都市快报讯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前两天,在杭州一个工地上班的钢筋工王小东已经踏上了返乡的旅途。今年结款时,他不再担心工头漏算自己的上班天数,因为每天他都通过考勤闸机刷脸上班,所有数据与住建部门的管理平台联通,一目了然。 在他背后,还有无数位看不见的小伙伴,帮他提升效率,平安下班。在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技术的帮助下,建筑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改变原来的模样。“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小步快跑’。”中建八局杭州某项目总工张彬说。 不戴安全帽 帽子都不答应 拿起手机,打开智慧工地App,看一看工地各方面的情况,这已经是张彬每天开工前必做的功课。他负责管理杭州一个智慧工地项目,从环境质量情况到工人出勤状态,都能在手机上看到准确的数据。 “App上还有实时视频功能,可以看到各个工作面的情况,不用去现场,也能一键进行安全监管。”这个工地是张彬从业十余年来管理的第5个工地,规模不算小,但管理起来并不费劲。 他用“巡查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来形容刚入行时的工地管理,而实际上,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由于从业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仅仅靠人的管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拿安全巡查来说,没有实时视频,遇到大的工地,去看一趟至少要半小时,费时费力。”张彬说。更无奈的是,许多工人经常会应付检查戴上安全帽,等检查一过就把帽子摘下,偌大的工地充满了各种安全隐患。 而在张彬的智慧工地上,这一管理任务交给了海康威视研发的智能安全帽。他们在安全帽上加装了智能穿戴设备,当工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时,会及时报警,目前监测戴帽的准确率高达99%。 同样保证安全的,还有一套塔吊状态监测系统。它采用“AI+视频”的技术,能实时采集工地现场的风速、塔吊吊重、力矩、吊钩高度、倾斜角度等数据。一旦某个数值与法定安全限值不符,系统会实时发出报警,能有效预防机械超载、碰撞事故,减低事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