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评论员 魏英杰) 站在巨大利益的对立面,除了禁令,恐怕还要想点别的办法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面对网售电子烟乱象,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文,要求电子烟企业不得网售电子烟,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 但据中国之声记者调查,许多电商平台并没有将电子烟下架,多款品牌甚至积极高调地搞起了“双11”大促销。 近年来,电子烟在国内日益流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作为传统卷烟的替代品,电子烟的推广对减少卷烟危害有一定帮助。但由于行业自律和监管相对滞后,眼下电子烟市场也存在不少乱象。 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模仿行为,部分青少年因为好奇、新潮,沾染上吸电子烟的习惯。在校园周边,也有店家无视禁令,向青少年兜售电子烟。此外,在北京、杭州等禁烟城市,部分人群公开在公共场合吸电子烟,引来不少投诉。而实际上,在这些禁烟城市,电子烟和卷烟一样都是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的。两部门联合发文,其用意就在于加强监管,遏制电子烟造成危害的势头。 但是,为何在禁令之下,电子烟却仍然大行其道? 有些商家说,自己卖的是电子烟(棒)而不卖烟弹,并不违反禁令。还有些商家认为,禁令是禁止向青少年出售电子烟,而不是一律禁止出售电子烟,所以用不着下架。 对相关禁令的理解不一,造成了市场的误读。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下架电子烟产品的具体操作要求。 从市场反应来讲,无论商家、厂家还是平台,都不是很干脆地下架产品。这除了心存侥幸的心理作祟,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行业关系着不小的利益,很多人不肯放手。 电子烟行业刚刚兴起没几年,却已牵扯到很多利益。近年来电子烟俨然成为资本投资的热点,大量风投进入。这些投资人,当然不甘心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而在这个利益链条上,有商家到厂家、平台等多方市场主体。卖出一个电子烟棒,意味着用户后续要不断购买烟弹,需求源源不断。而从卷烟的庞大市场来看,哪怕电子烟能够抢到10%的份额,就是非常可观的销量。所以,政策层面不能低估了这其中激烈的利益博弈。 站在巨大利益的对立面,除了禁令,恐怕还要想点别的办法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我们暂且不论电子烟究竟健康不健康。但它在全球消费量越来越大,是一个客观现实。国内传统卷烟企业是不是应该积极参与市场研发,加快自身转型,这样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