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乡间,每个村里都有一位神医,这位神医的江湖地位都是村民封的。如果不是特别金贵的躯体,又不出远门,那么你的健康基本都由神医包了。 乡间医生,也像血管一样的粗粗细细,分布在一村老小的肌肤里。 这种血管延伸各有所长,分工也不相同。十有八九还都是祖传的。比方接生婆,方圆十里八里,必有一位奶奶级人物,几个村里的人,有一半是她接生下来的。她能给人转位、接生、催奶、止血。她的手艺最后的接班人往往就是女儿。这个女儿七八岁时就是娘的助手,还不谙世事时,就习惯了女人临产前的嚎叫和血汗。她大部分时候是被娘叫来跑腿的,遇到产妇有情况了,她就要回家把她娘的各种利器拿来用一下,这利器,可能是一种中药,也可能是一把剪刀或一袋香灰。这么十几年历练下来,小姑娘嫁出去后,又成了另一个村里的接生婆。 而乡村医生的大神,大多是男的,爷爷一级的,那就是郎中。 似乎每个大家庭里都有一位“医生”。一般来说是外婆外公或者爷爷奶奶,在家里外一把好手,有点小文化,记性好,手眼聪慧。从小看到大人山里路边摘一把草药回来晒在院子角落,碰到伢儿肚痛发热脸长斑,蛇咬虫叮说胡话,会东弄几根草,西抓一把灰,蒸蒸煮煮火烧烧,弄点水灌入小儿口中,过两日小子丫头又满地跑了。 爷爷奶奶的秘方绝大部分他们都说不出道理来,只是看见他们的爷爷奶奶这样做了,如果有相似的情况或者实在想不出辙的时候,从前的老办法就自然而然地跳出来了。 乡村有许多医药宝藏。中国是个农耕社会,山野林木,五畜家禽,鸡窝猪圈,锅台灶间到处都有药。 灶头出产的三味药,一味叫作伏龙肝,一味叫作百草霜,一味叫釜脐墨。 这里说的是伏龙肝。乡间土灶,用黄泥垒,灶膛里用的是耐火泥砖,烧柴人的技巧是把柴草架空,根据炒菜人的要求控制好火候,不会熄火或者冒浓烟。呼呼的火焰舔着上面的大铁锅,烹着稻米蔬肉,热气蒸腾着一家老小的生活。 从早到晚,黄泥垒的土灶,烈火干柴在一番轰轰烈烈的热恋后,堆起来的炭灰余热,持久而漫长,北方人用它烧炕,南方人用来热一锅水吃喝洗涮。外婆会找来番薯栗子年糕煨着哄外孙。灶膛中那块垫在下面的黄泥,日日夜夜被这样的热焰历练,十几年后,便成了“精”。 这块东西,有一个很震撼的名字,叫伏龙肝。 谁是伏龙?灶王爷也。灶王爷的别名和出处有很多,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灶神在中国古代的神仙体系里是一个“与凡人一起生活”的特殊神祇,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祭拜这尊神。 中药伏龙肝,说的是经柴火多年烧结而成的灶底中心土块,俗称灶心土。称灶心土为“伏龙肝”,是为隐替“灶”“土”等土俗之称。《名医别录》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并迂隐其名耳。” 你的老家如果有口老灶,别急着劝爹娘拆了换煤气。那锅底尖下方,烧了十年以上的赤色石砖头,老中医出价一百块一斤呢。 这块灶头尺许之下的黄泥砖,经过十几年的风火,里橙黄或红褐色,外部八棱形,轻飘飘,质地有点硬,用指甲刻下有痕。掰开,如果断面之土细软,有颗粒状和小蜂窝孔的,那是上品。这种有烟熏气的灶下石,有很好的吸湿性。 中药伏龙肝,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寒失血,呕吐,泄泻。 老中医宋捷民说,它对付孕吐尤其有效。 我那时怀孕也吐得要死,好不容易一顿饭吃下,胃里就不舒服,最后要吐个干净,才安耽了。那时不知道有这种伏龙肝,不然也会割它二两来下酒。 伏龙肝的第二个用场是收敛止血治疮肿,这个好懂。那些带气孔的粉,本来就是一种干燥剂一样的成分。撒粉于疮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具收敛止血作用。 讲科学,这灶土分析起来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氧化铝、三氧化二铁,还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磷酸钙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