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传统审美的深渊
2024-11-01 19:19:42杭州网

《诗》中生灵 | 半文(业余文字爱好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经·鄘风·相鼠》

这是一只忧伤的老鼠,因为它是反面教材。

《诗经》中“鄘风”是写卫国之诗。当年卫国,州吁弑兄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未婚妻、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都是丑恶的、无耻的、龌龊的行径。所以诗中说:看看,老鼠还有皮,你一个人怎么能这么不要脸!看看,老鼠还有牙齿,你一个人却不顾德行!看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你一个人却不知礼仪!

此诗,不是讽刺,是直接喝骂了。《诗经》中讽刺诗不少,但多是借物讽喻,绝少有直接开骂的,看来实在是忍无可忍、怒不可遏了。

说起老鼠,是很容易陷入传统审美的深渊的。鼠遁、鼠目、鼠辈、抱头鼠窜、贼眉鼠眼、胆小如鼠、首鼠两端、鼠目寸光、獐头鼠目、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从传统的视角出发,沾上“鼠”字就没什么好事。老鼠名声不是一般的臭。

但诗中,诗人说看老鼠还有皮还有齿还有体,你一个人连老鼠都不如?骂一个人连老鼠都不如,是突破底线,坏到底都没有了。

如老鼠识字,读到此诗,会忧伤到无以复加,太伤感了:为什么是我?鼠在洞中住,祸从天上来。无缘无故被骂,一骂便是三千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儿时唱儿歌,唱到最后,一定要把“来”字拉长了,一唱三叹,感觉很通气,见证了一个小偷的受刑过程。

老鼠,就是个小偷,根深蒂固。“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奶奶说:老鼠很聪明。去偷油,油瓶太深,瓶口太细,尖嘴巴够不着,就把尾巴伸进去,吊出油来吃。去偷鸡蛋,两只老鼠合作,一只仰躺抱着,另一只咬住尾巴,拉着走,像人拉车。若哪天看见突然蹿出一只秃了背的老鼠,不用奇怪,那不是因为老了,是因为偷鸡蛋偷多了。可惜,老鼠没有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就想着偷了,所以,谁见了老鼠都打。所以,你一定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不要做人人喊打的老鼠。

《诗经》中真正写到鼠的有五处:《小雅·斯干》《豳风·七月》《召南·行露》《鄘风·相鼠》和《魏风·硕鼠》,每一只老鼠都是反派。没人愿意做老鼠,也没人愿意像老鼠。

在浩瀚的诗海中,写到鼠的诗句不少,“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唐·杜甫),“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宋·陆游),“灯火乍息初入更,饥鼠出穴啾啾鸣。啮书翻盆复倒瓮,使我频惊不成梦(明·龚诩)。”“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清·查慎行),也没有一只正面的。

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和《猫和老鼠》,感觉老鼠也很可爱,但老鼠在国人的审美中很难翻盘。翻资料,有科学家研究:老鼠基因密码链的长度与人类相差无几,有些指标连猴子都未能达到。所以,很多用在人体上的药先在“小白鼠”身上做试验。小白鼠好像有些作用,可转正派,但亦无人愿意做小白鼠。

《诗经》还有第六处写到“鼠”,但不是真写“鼠”,“鼠思泣血”,此“鼠”通“癙”(《小雅·雨无正》),是“忧伤”之意。“鼠”加上病字旁,就成为“忧伤”的代名词。

做一只老鼠是真的很忧伤啊。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半文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市统战理论学会第七次会员大会召开
杭州全面升级地名管理 解决部分乡镇道路有
浙江德清男排主场逆转江苏 取得新赛季两连
这家省级医院面向全国放送20多万个免费义
受台风影响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取消今日航班
无人机竞速世锦赛开幕式举行 带您领略科技
2024建德马拉松11月17日开跑 孔胜
受贿2.2亿余 骆玉林受贿、内幕交易案一
流感高发季来临,怎么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包东红被查,与已落马的甘肃副省长赵金云系

杭州影像


柿子满枝头游客纷至...

夜生活新去处

18岁的杭州文博会...

病房里的“希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