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今读》 黄德海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许多读者熟悉《史记》里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廉颇负荆请罪、项羽破釜沉舟……但人们对于《史记》的了解,往往也仅限于故事。 《史记》何以成为经典?今天为何要读《史记》?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从2022年开始,作家黄德海在一次次阅读、研究与写作中,努力理解司马迁,无限贴近司马迁。 最初,黄德海想借着相关文献,较为系统地梳理一下《尚书》的成书和演变过程。本来以为只要弄清楚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太史令的职守,“天人之际”的含义就能迎刃而解。没想到,由“史”牵扯到“巫”,又由“巫”和“史”的关系,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涉及范围便从原先的“天人之际”,变成了最终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文章也从开始设想的一篇,写到了十一篇。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人物志,写司马迁的家世、学习和漫游时代、仕宦之路、师友与忧愤,犹如一部成长小说,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考察司马迁的处境与应对,看他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今读”是本书的一大关键词。“我想找出这部传统经典里到现在还崭新的部分——它跟我们每一天日常的生活有关,跟我们每一个现实的判断有关,跟我们每一次人生的抉择有关。” 在黄德海看来,传统的经典不是天然地和我们在一起。按照孔子的话说,每个时代的东西都有过损益,损是减少,益是增加,经典的传承,会经过每一代人的“加加减减”。所以这一本书是,“是对经典‘加加减减’,让它跟现在有关,跟今天有关。” “面对来自远方的陌生人,常常会误以为陌生人具有一种能将自己的生活改头换面的新鲜而刺激的力量,可是,力量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自己没有力量的话,别人也无法给你。”背包客班卓写下了自己在2003年夏天从开始的独行经历。 2003年夏天,班卓从新疆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进入阿富汗的荒漠之中,从北至南、从南至西地将阿富汗转了一圈。对很多人来说,阿富汗只是新闻里那个与战争、贫困等字眼挂钩的遥远陌生之地。但在班卓笔下,一个个普通又鲜活的人出现在读者眼前:热爱乌尔都语文学的巴基斯坦青年,自幼父母双亡的喀布尔旅馆经理,曾是空手道冠军的现役警察,河谷里的村民与中巴上的少年……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悦、哀愁、梦想、困惑,如同你我一样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哪怕是在贫困和饥荒之中,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热爱生活、认真活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