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业有祖殿恢宏 要说供奉神位最多的祖师殿,恐怕非杭州扇业祖师殿莫属,竟有四百六十三座神位。 原来杭州下兴忠巷33号有座扇业会馆,下兴忠巷因中河路改建早已消失,这座扇业会馆当时应位于现维景国际大酒店东侧的中河路上。 会馆内有座扇业祖师殿,殿正中为扇业祖师“齐纨”的塑像,旁边还供奉着四百六十二座神位牌,为制扇中精于整、琢、砂磨、糊、摺等技艺的前辈老艺人。殿中立有石碑,上刻该殿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一百三十九户扇业同行捐建。 有趣的是,杭州扇业祖师殿内,除了祖师爷“齐纨”,其他四百多位“先师”都确有其人,而“齐纨”却史无其人。相传“齐纨”是周武王时代的一路诸侯,但史书上却查无此人,倒是有“齐纨鲁缟”之说,指齐国出产的丝绸与鲁国生产的生绢。在古代,齐纨是制作团扇扇面的佳品,也称纨扇,经过历代讹传,便将其人物化,附会成了扇业的祖师爷。 杭州是制扇名城,“杭扇”为名特产“五杭”之一,南宋时已负盛名,至明清进入鼎盛期,舒莲记、王星记等品牌曾名扬天下。中河西侧,南起河坊街,北至清泰街,曾经有条长长的扇子巷,是当年杭扇作坊和店铺集中之地。 民国后,扇业开始衰落,扇子巷、兴忠巷也相继消失。原下兴忠巷扇业会馆中,那块气象庄严的扇业祖师殿石匾,却被有心人保存了下来,现立于拱宸桥畔的中国扇博物馆内。 蒋老爷庙香火旺 原下兴忠巷的北端,有座联桥,也称盐桥,桥上原来有座广福庙,即杭州米业的行业神庙,供奉蒋氏三兄弟:蒋崇仁、蒋崇义、蒋崇信。 蒋家世居西溪蒋村,北宋末年,蒋崇仁这一支迁居杭州城内盐桥附近的兴德坊开设米行。南宋建炎年间,宋室南渡,接着金军攻陷杭城,百姓流离失所,蒋氏兄弟为饥民捐粮,救命无数。米价上涨,蒋家米行也从不涨价,甚至让买米者自量斤数,因此人称“蒋自量”。 杭城百姓为感恩蒋氏兄弟,在盐桥上为其建祠,名惠济,后得官府承认,正式命名为广福庙,蒋氏三兄弟也各自封侯,并成了杭州米商的行业神兼当地的土地神。每逢六月初九(蒋崇仁生日),米业同人及百姓均至广福庙拜祭“蒋老爷”。 清《杭俗遗风》中提到:“杭州香火最盛之庙,名曰山上三个半,山下三个半。山上城隍庙、三官庙、太岁庙为三个,其半个即眼光圣母催生送子癍疹痘神庙。山下旌德观元帅庙、琵琶街龙吟庵、盐桥蒋老爷为三个,其半个即翠柳井巷熙春庙。”可见盐桥蒋老爷庙(广福庙)当年在庙宇众多的杭州,还是非常吃香的。 广福庙不仅在“山下”,还在桥上。盐桥旁古时曾有盐船停泊的码头,桥东南有徽州弄、严州弄,为当时徽严两帮盐商的聚居地,故称盐桥。后来清代退休官员陆恩寿,在盐桥旁并排加建一桥,将广福庙重建其上,与旧桥相联,所以也称联桥,巧的是陆恩寿的字也叫联桥。 到了民国,杭州桥上的庙基本都被拆除,只有联桥上的广福庙留了下来。1930年杭州《市政月刊》上有张照片,是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前,修缮联桥竣工时的留影。这是一张在中河上由南向北拍的,非常有老杭州市井味的老照片:左右两艘运木材等货物的船,搭着跳板泊在岸边;河埠头有浣洗的妇女;两岸高高的台阶上方,是长排窗的两层木结构吊脚楼,可能为临河的茶楼或饭馆;修缮一新的联桥横跨中河,桥为新式平桥,栏杆及罗马灯柱均为西洋式样,桥面稍后方却赫然耸立着一座中式庙宇建筑(广福庙)。整个场景虽有些紧凑,但中西结合,错落有致,极具生活气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中河整治及庆春路拓宽,老盐桥及广福庙均已消失。现庆春路中河段北侧,新建了一座联桥,上有“庆余亭”,周边辟为市民休闲场地,是高楼大厦中的一抹暖意。 盐桥西南,与原下兴忠巷平行有条老巷,名叫祖庙巷。米业行业神蒋崇仁的故居就在这条巷里,此地有其家庙,所以称为祖庙巷。而祖庙巷里不光有蒋氏家庙,还曾有杭城最古老的一座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关帝庙,以及一座供奉鲁班的祖师殿。 现已被高楼包围,毫不起眼的祖庙巷内,只有一所学校和几幢老居民楼。据一位居此七十多年的老伯说,他小时候还见过巷里几座老庙的遗迹,但记不清是什么庙了。 关羽和鲁班旧时被众多行业奉为行业神,所以关帝庙及鲁班祖师殿也特别多。关老爷还兼任武财神,明清时期杭州城至少有过大小二十四座关帝庙。 其中有座九刀庙比较特别,据说庙里供着九把大刀,分别代表关羽及其部将关平、周仓、王甫、赵累、廖化、伊籍、冯斗、程畿。当年用刀的厨师、屠夫、剃头匠、皮革匠、裁缝等都奉关羽为行业神,每年要到九刀庙去祭拜刀神。 九刀庙所在的九刀庙巷,位于羊坝头附近,后建西湖大道,将其截剩了一小段,九刀庙当然也早已不存。 五郎八保上吴山 被木匠、泥瓦匠、石匠等奉为祖师爷的鲁班,其祖师殿除了上文提到的淳佑桥、祖庙巷等处外,最热闹的还是吴山上的鲁班祖师殿。 从前吴山上上下下各种大小庙宇,如城隍庙、东岳庙、伍公庙、文昌庙、地藏殿、观音庙、药王庙、关帝庙、鲁班殿等等密密麻麻不下四五十座,包罗万象,上文所说香火最旺的庙“山上三个半”全在吴山,每逢节假日杭人纷纷上山朝庙逛庙。 尤其在立夏这天,杭城各行业工友休假上山,相当于过五一节。有杭谚曰:“五郎八保上吴山。”五郎,即舂米郎、剃头郎、倒马郎(收粪者)、皮匠郎、镴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马保、相相保(风水先生)、奶保(奶妈)。此外,还有十三匠这天也一同上吴山,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篾匠、镴匠。 现吴山上仍有座行业神庙,即药王庙,从前供奉杭州中药业行业神神农(药王菩萨)。 药王庙旧名惠应庙,俗称皮场庙,此庙原在开封,祀汉代河南汤阴县皮场镇硝皮场看守人张森。传说某年硝皮场毒蝎成灾,伤人性命,张森借助神农的威力,将毒蝎灭杀。乡人为其立祠,凡“疹疾疮疡,有祷必应”。宋室南渡,惠应庙迁至吴山。 明清时期,惠应庙供奉之神升级为神农(药王菩萨),并祀扁鹊与孙思邈,变作了药王庙。自康熙十八年(1679)起,杭城中药业同行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生日)在吴山药王庙聚会,祭拜祖师爷、交流行情、规范市场等。 每逢节令,各大药号还轮流做东,在药王庙举办庙会及演戏,热闹一时。当时庙内大殿外有一戏台,戏台两侧有副著名的对联:“名场利场,即是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寒药热药,无非良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药王庙曾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同治年间由胡雪岩带头出资,杭州其他各大药号共同响应将其重建。因吴山上各寺相连,为了防火,重建时用封火墙将左右两旁的太岁庙、关帝庙隔开,庙门则改为石库门式。一九四九年后,吴山药王庙曾先后改为评书场、先贤堂、月老祠和茶室等,现又恢复为药王庙,成为展示古代中药文化的一个窗口。 从前吴山上医药行业的神庙,还有两座,一座是解神庙,供奉天医星君,为杭州中医郎中的行业神,此庙同治年间同样曾由胡雪岩主持重建过,现已不存。另一座就是“山上三个半”中的“半个”即眼光娘娘庙,是眼药铺的行业神,现也已消失。 眼光娘娘又称“眼光圣母”,神像身穿女蟒袍,头戴凤冠,手抱一圆镜,上面画着一只眼睛。庙内除了眼光娘娘,还有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癍疹娘娘和痘神娘娘。娘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仅受医药行业祭拜,杭城百姓求子祛病也常去膜拜,所以曾经香火较旺。 吴山北的管米山脚下,有条南起河坊街,北至惠民路的华光巷,巷内原有一座宋代古庙,名为华光庙,供奉被杭州搭棚业、陶瓷业、武师业奉为祖师爷的华光大帝。 华光大帝据说有五显神通,能在天、地、水、火中自由穿行,也有说他就是民间所称“三只眼的马王爷”。从前杭州丰乐桥东、金洞桥北、普济桥等处均有华光庙,可见其影响力也不小。如今庙全都没了,华光巷也早已拓宽,改成了与定安路对接的华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