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甘蔗生意,胡玉珍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当年,东梓关村的张氏骨科声名远播,加上村子水路要津的特殊地理位置,来往的人确实不少。胡玉珍瞅准了码头的人流,开始上船卖冰棍。“有一年,农历八月十五赶庙会,我准备了800根冰棍,一小时就卖光了,赚了160元钱。正常情况下,每个月赚八九百元没问题。”胡玉珍说,当时,许柱龙在企业上班,她一天的收入就抵得上丈夫一个月的工资,“我叫他跟我干,他还不肯……” 赚到钱的胡玉珍选择了建新房,她花了200元钱买下邻居的一个猪圈,加上自己的地基,在富春江边拼出了3间房。住的地方宽敞了,可胡玉珍并不满意:“甘蔗皮和生活垃圾还是都往江边扔,家门口臭到不行,门窗没法开,孩子身上都是蚊子包……” 有的村民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那在现代民居的建造上,堂屋是否需要?传统土灶要不要装?需要几间卧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随着现代陆路交通的飞速发展,东梓关村的码头逐渐没落,村子不再热闹,直至衰败。年轻人纷纷离村谋生,不少人家搬到镇上生活,古宅空对富春江水,渐渐失修,村子“空心”了。胡玉珍一家也搬到了富阳城区,做起了奶茶生意,这一走就是十来年。 2013年,转机出现了。富阳在推进“三美”新农村建设中,将东梓关村作为富春山居精品示范线路的重要节点来打造。恰逢杭州大力推进“三江两岸”工程,市委、市政府着力培育一批民居典范,东梓关村的新杭派民居应运而生。 2015年,东梓关村的新杭派民居正式开建。政府以每平方米1370元左右的成本价为村民代建,并投入1300多万元进行绿化景观、煤气管道、道路、网络等配套建设。2017年,村民陆续入住新居,许柱龙和胡玉珍夫妇也回到村里。“江边的老房子拆了,我们搬到了这里,没想到房子造得这么好。”胡玉珍笑眯眯地说,“有3个小院子,一个是景观天井,一个是花园,还有一个可以放一些杂物。我们老两口最喜欢在天井里喝喝茶。” 新民居是怎么对上老村民胃口的呢?“开建前,设计团队和村民就讨论过很多次了。”现任村党总支书记罗江伟说,“有的村民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那在现代民居的建造上,堂屋是否需要?传统土灶要不要装?需要几间卧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打破往日习惯也是一种致敬。新杭派民居在建造时,遵循东梓关村“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进入”的习俗,将新房统一规划为3层,总面积在290平方米至340平方米,包含4个以上卧室,外墙以实面为主,院内空间墙则以半虚或玻璃为主,而且户与户间完全独立,不共用一堵墙,保持1.6米以上的间距,兼顾采光和私密性。 至此,江南水墨画的艺术感与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更令村民意想不到的是,村子也因此开启了“网红之路”。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人引进来。前阵子,村里召开了乡贤大会,想要回乡创业的乡贤有几十人,村子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