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把家安在画中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活了
2020-08-26 10:53:33杭州网

自古以来,东梓关村都是水路要津。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聚居在古建筑里,过着“大院生活”。

杭州日报讯 “你好,还有房间吗?”8月14日中午12点光景,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龙都民宿。“房间都满了,我们这里都要提早订的。”民宿老板娘胡玉珍站起身来,走到门口的前台边,从柜面上抽出一张名片,递给客人,“我们这里民宿多,你们到别家看看,下次来我们这里,直接打电话给我。”

中年夫妇的车就停在离龙都民宿仅20米左右的公共停车场里。这是个周五,还没到下班时间,停车场里一半泊位上已停了车,大部分是杭州以外的牌照。这对夫妇是从台州来的,因为女儿学画,所以来东梓关村看看——这里的民居太有特色,白墙黛瓦融入一片青翠江岸风景中,正是吴冠中笔下的江南。

“以前哪里有这么好啊,我嫁过来的时候,就只有土坯房,还是造了一半的。”胡玉珍捂着嘴笑了,目光投向丈夫许柱龙。许柱龙先是一愣,然后难为情地笑笑。

从水路要津到“空心村”,再到“网红打卡地”,几十年间,东梓关村几度“变身”,而村中民居几乎成了时代变迁的镜子,映照出了村子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下了村民的生活点滴。

18户人家挤在一个大院子里,住的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隔壁邻居咳嗽甚至叹气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都没有秘密的。

自古以来,东梓关村就是“富春下钱塘”的必经之地,人们滨水而居,村子热闹繁华。时至今日,村里仍保留了近百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比如许家大院、安雅堂。上世纪80年代,这些古建筑成了村民聚居的地方。“18户人家挤在一个大院子里。”72岁的许友松是东梓关村的老村支书,院落聚居的生活,他是经历过的,“住的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隔壁邻居咳嗽甚至叹气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都没有秘密的。”

比许友松小10岁的许柱龙也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当年,他们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孩子们睡通铺,祖父母和父母各拉一个帘子当隔断,床占去了房中绝大部分空间,家人落脚都困难。

长大成人,许柱龙要办终身大事了,却因为住房问题被“嫌弃”。“他到我家提亲,我父母问他有没有房子,他说有的。”胡玉珍笑着说,“结果我嫁过来一看,就是贴着老房子墙根造的一间土坯平房,后来才在上面砌了泥墙,搭了个阁楼,这就算是村里第一批新建住房了。”

多种经营铺开后,村民们种起了甘蔗、番薯等农作物,尤其是青皮甘蔗,能从前一年的国庆节卖到次年清明节。胡玉珍当年就是卖甘蔗的好手,可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她发现生活环境越来越糟糕。“削下来的甘蔗皮就倒在池塘里或江边,甘蔗那么甜,很会引苍蝇蚊子,常年不清理,都发酵了,池塘水发绿,很臭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汪玲/文 张妍/绘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严打虚假宣传乱象!杭州开出浙江“首张”电
杭州"KISS"巴士出街 有位特殊乘客带
生活在未来社区是什么样的体验? 没有围墙
蚂蚁递交上市招股文件 马云将捐出6.1
杭州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高温要结束了?
下城文体中心附近停车“痛点”怎么破?下个
第五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在杭州开幕
安徽:超8000名农村贫困地区考生通过专
科技活动周:科技战"疫"大国重器 创新惠
靠几颗牙齿 就能知道古人类残骸性别?

杭州影像


杭州奥体博览城综合...

图书馆“充电”

大盘变小盘 实惠更...

老街上演旗袍秀 萧...
”72岁的许友松是东梓关村的老村支书,院落聚居的生活,他是经历过的,“住的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隔壁邻居咳嗽甚至叹气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都没有秘密的。2017年,村民陆续入住新居,许柱龙和胡玉珍夫妇也回到村里。从水路要津到“空心村”,再到“网红打卡地”,几十年间,东梓关村几度“变身”,而村中民居几乎成了时代变迁的镜子,映照出了村子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下了村民的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