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 制图 王璟
杭州日报 十五年间,杭州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连续5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4年获得省治水考核“大禹鼎”, 连续13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杭州去年新增常住人口55.4万,居全国城市首位,人才、海外人才和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全市经济总量从2003年的209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373亿元。
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评估结论,在“两山”理念的实践探索中,杭州既保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保持了良好的自然本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协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综合引领、示范标杆作用。 杭州,真正实现了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十五年间,自然生态已成为美丽杭州最浓郁的本色。 2003年,杭州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通过居民迁移、关闭养殖场、大幅降低建筑密度、减少生态环境负荷,合理沟通内外水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湿地原生态等,将往日“脏乱差”的养殖场、臭水河浜整治提升为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的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05年开园以来累计服务游客4500万人次,成功找到保护与利用结合的最佳平衡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永续动力。”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来,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都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打造美丽中国杭州样本。 目前,杭州全市划定并坚守5594.6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的33.2%,面积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推进森林扩面提质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达66.84%,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首位。 从2011年至今,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先后申遗成功;清凉峰、天目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山、西山等22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得到有效保护;实施“三江两岸”生态修复工程,关停、搬迁污染企业600多家和4个矿山,拆除砂石码头199个,实现改造林相5.67万亩,修复岸线79公里,建成生态景观带352公里。同时,城市绿肺也恢复建设。2003年以来,共建立湿地公园4个,总面积3304公顷。除保护西溪湿地外,加强余杭区和睦、北湖、塘栖湿地和钱塘新区滨海湿地等湿地保护,基本形成以“三江七湖一河一溪”为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