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演的《推拿》横扫台湾金马奖
眼前的秦昊,和银幕中的他几乎没有分别,这样的一张脸,具备了不少文艺片导演所需要的疏离、冷峻,眼神够忧郁,抽烟时有点颓,笑起来有点邪。 作为章子怡、刘烨、秦海璐、袁泉等人的同班同学,秦昊出道十多年,拍过的戏不多,名气实在不够如日中天,粉丝也特别文艺和小众。但他却因出演王小帅的《青红》《日照重庆》,以及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男主角三度走进戛纳,成了名符其实的戛纳的“无冕之王”。上周,他主演的娄烨新片《推拿》横扫台湾金马奖,捧回6座奖杯。 事实上,还在中戏读书时,秦昊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最像明星的那个人,成绩出色,外表出众。那个年代男生流行冬天穿军大衣,女生们一致公认,只有秦昊能穿出那个“范儿”。但是心高气傲的他,从毕业就开始推戏,最多的时候一年推掉8部电视剧,第二年只有3部,到了第三年就偶尔有个电话打来问“你现在还拍戏吗”。说到这里,秦昊露出一个明朗的笑容,“没人找我拍戏的那三年,是看书看电影帮我熬过来的,所以这些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很感谢这段经历”。 影像新势力 电影 诺兰的片子是一定要看的 看完《星际穿越》长跪不起 在南京采访秦昊的这天,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星际穿越》刚上映不久,忙着为娄烨执导的《推拿》做宣传的秦昊说,最近太忙了,但还是在《星际穿越》首映当天就迫不及待去看了。“看完长跪不起”,秦昊咧嘴一笑,“诺兰的片子一定要看的啊,他的每一部都很棒,我真的超爱他”。 秦昊说,他电影看得很杂,但量很大,“我一年看的电影没有一千部也有几百部,几乎每天都看,一天两部是起步”。他说,虽然每次《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上映他都会去电影院捧场,可每次看到一个多小时就睡着了,但还是要去看,因为这是儿时的情结。但真正能打动他的好电影,其实都是文艺片。在他看来,《星际穿越》就文艺惨了。 他最喜欢的演员是罗伯特·德尼罗,是“可以称得上偶像的那种”。在他眼里,德尼罗一出现,总有一股暴戾的力量,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所以有时他演的太过软弱的角色,并不成功”,但他仍然喜欢。《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教父2》《纽约》《猎鹿人》《喜剧之王》,秦昊还认真给德尼罗的电影依据自己的喜爱程度排了个顺序,但事实上每一部他都反复看过很多遍。 他也很喜欢类似伊朗电影的那种简单类型,《一次离别》《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樱桃的滋味》都很棒,他觉得这些电影能培养人们的观影素质,告诉观众电影不只是刺激眼球,有些电影是能直击到内心深处的。 看书 看得最多的是《局外人》 加缪的死和他的书一样荒诞 平时在家的时候,秦昊一定会把电话调到静音。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天大的,没有必须得马上接的电话,“工作的电话会找经纪人,然后就只有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她也没正经事,就是聊聊天”。于是,他在家从来都不接电话,把绝对的安静留给阅读,直到放下书本,才回去回复那些未接来电。 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基本每天都会去逛书店,不断地买书,看到好看的书,就会再去多买几本到处送人,也不管对方喜欢不喜欢,“好东西要分享”。他说,他家的一整排书柜就是个摆设,因为家里到处都是书——床上,餐桌上,厕所里,到处都是,“以方便为主,随手拿起来就能翻翻”。最近看了电影《超体》和《移动迷宫》,当时正好在台北的他立刻跑到诚品书店去买了一堆科幻小说来看,“我最爱的解闷类书籍就是科幻类的,《三体》我是很早以前就看了,最近看了伊坂幸太郎的新书《杀手界》,也很棒”。 除了“解闷”的书,他很喜欢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和蒋勋的《孤独六讲》,属于“随时拿起来就能看几页,家里一直放着”。而翻得次数最多的,是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也译作《异乡人》),“多好看啊,很多场景每次重看感觉都会不一样”。说起加缪,他一脸崇拜:“一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头子,有的快要入土了,有的卧病在床,只能请人代领奖金,加缪四十多岁就拿奖了。可惜,得奖三年后也就是1960年,加缪死于车祸。加缪说过:在我看来,没什么比死在路上更蠢了。结果他自己死在了路上,是不是跟他的书一样荒诞?” 生活 喜欢跟伊能静去书店 过了30岁开始沉迷于历史 在银幕外,秦昊过着没车、没房,经常自己买菜、煮面的生活。他说,自己带着《青红》第一次去戛纳,看到苏菲·玛索、朱丽叶·比诺什那些大明星,根本没有一大堆人跟着,她们和导演聊天,上街买冰淇淋吃,特别真诚自然,“她们的表演能打动全世界人,她们也拥有真实的生活”。他也一样,从戛纳回到北京该干吗干吗,“都是浮云,还是该去市场买菜就买菜,该骂油价又涨了还是会骂。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可以特别快乐轻松地回到现实中。” 如今,已经和伊能静订婚的他,生活更加从容,“我们俩吃完饭散步去书店,或者去看场电影,看完能聊三四个小时”。 他说自己过了30岁开始喜欢历史,有一阵子沉迷于人物传记。他喜欢明朝和宋朝,“宋朝太文了,它很像某个阶段的法国;明朝是一个典型的汉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它的结局很悲情。我经常自己幻想,如果李自成没有造反,清军没有入关,中国后来的经济文化会怎么样,总之,那是一个我特别向往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