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植物园 杭州第一家榨油厂
当年你爷爷奶奶小时候吃的菜都来自这里
横塘 每个杭州人都应该知道的地方
横塘八组39号,70岁的“老江干”董金法,在这里住了30多年,两周前,一家子搬到了两公里外的同协路。
因为这里要拆迁了,以后要建成地铁4号线二期机场路站。
昨天上午,老董和儿子又回来看了看房子,门窗都已经没了。“别看现在拆得一塌糊涂,原来,我们家也算得上是周边装修得最好的房子了。”老董说,房子一共五层,600多平方米,铺的都是自己精心挑过的木地板,相当讲究。
“住了那么多年,舍不得是肯定的。”但老董想得明白,“地铁是杭州的一个大工程,应该支持,而且自从杭州有了地铁以后,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老董家拐个弯,是3栋4层的房子,一栋铺着红砖外墙的房子门口,还贴着两个大喜字,挂着两只大灯笼。边上一栋房子的院子里,还种着一棵3米多高的橘子树,长满了还是绿皮的橘子,沉甸甸地垂到围墙外面……这些都是“老董们”生活在这里的点滴回忆。现在,房子要拆了,除了房子本身,他们舍不下的,还有往事。
“东门菜”—— 杭州人以前吃的蔬菜 都是从横塘来的
老底子,那里的居民们住的都是草房,“下面用麻秆拦牢,往上一层层搭草,条件好一点的,垒着泥墙”。1970年,老董家才住进了平房。1984年开始,村子陆陆续续盖起两层的楼房了,家家户户都围起了围墙。
据老董回忆,70年代以前,横塘村里全都是农民,一开始种蔬菜,后来种起了水稻和络麻。
笕桥一带种蔬菜历史悠久,据说以前杭州城里人吃的蔬菜,都是从这里来的。当时杭州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
而要说笕桥种蔬菜最多的地方,横塘算是一处。《杭州市志》里说:“南宋咸淳年间,横塘一境,四季常青,遍地种菜,成为杭城蔬菜主要的供给地。”
这“遍地的蔬菜”里,红皮萝卜就蛮有名,皮红肉白,吃起来又脆又甜,老杭州人是直接拿来当水果吃,老人小孩都爱,大家都叫它“笕桥人参”。
除了红皮萝卜,还有很适合做酱菜的“象牙萝卜”;杭州人冬春时节最爱的黄芽菜;以及油冬儿菜、红茄、白皮冬瓜等。
横塘的络麻在当时也是名声在外,《杭州市社会经济统计概要》里记载,“横塘乡一带,农家无不植麻”。横塘人种的麻类里,主要就是络麻,是编麻袋很好的材料,也是当时村子里主要的经济作物。
“水稻出格名,络麻剥煞人”,说的就是横塘粮麻双丰收时,农民们抢收络麻的情景。
据说当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每年到了冬春两季,太阳还没下山,原本热闹的横塘街上,就不大看得到人了,因为大家都回家,在织布机旁忙活着了。男人织布,女人就帮着接麻线,织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有时到了天亮才歇工。
尽管织麻布是辛苦活,但想着能补贴家用,大家也乐意做。
除了蔬菜和络麻,横塘的茶花、杨梅、甘蔗、荸荠等作物,也是大家的心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