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系列报道 余杭晨报(记者 杨荣)同事小李告诉记者,她妈又买保健品了,平时买菜讨价还价、去哪都坐公交的老太太,买1700元保健品时眼都没眨。买回来后,还要向全家宣传这保健品有多好多神奇,她吃了跳广场舞都比别人得劲。“我妈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每天都去店里报到,一待就是大半天。”小李一脸迷茫地抱怨,“我还特地去看过,就一个简陋的门面,老头老太一进去就往楼上引,神秘兮兮地像个传销组织。” “这销售员也烦,白天见了还不够,晚上还要打电话,晚饭吃什么,保健品吃了没有,好像她才是我妈的亲女儿一样。一到周末还要带出去玩,游山玩水加拍照,伺候得跟个老佛爷似的。”小李脑袋一低,说道就是因为自己上班太忙,没时间陪老人,才被这些人钻了空子。 确实,这些保健品店正是利用了老年人手头有钱、晚年孤独、缺乏关心等特点,打着“亲情牌”拉近关系,再对老年人“洗脑”推销产品,最后说可以低折扣购买产品,继而成功哄骗老人购买,更何况老人出于情面一般也不会拒绝。这就是保健品会销的套路! 所以,在老年人沉迷购买保健品的背后,是缺乏亲情的温暖。久别离家难尽孝,虽然有关爱父母的心,但现实总是绊住了我们的行动。平常工作忙,难以抽出时间给父母打电话关怀;周末想回家看看父母,却又被加班或琐事缠身;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父母,但短暂的时间不能抚平父母心中的孤寂。人长大后,总是避免不了各走一方,但亲情却是彼此身处天涯海角都能维系温暖的纽带。所以,把此刻对父母的想念付诸于行动吧! 老年人买的不光光是一份“欺骗”,更是一份“陪伴”。与其抱怨父母的年老昏庸,不如自己亲手为父母挑选一些保健品送到他们身边,这才是充满爱意的温热,才是真正的陪伴。 保健品大家谈 兰女士38岁某公司财务 妈妈拦着不让举报只领礼品不买产品的会被列入“黑名单” 我母亲被保健品会销“洗脑”,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与其跟她吵,还不如向执法部门举报,可每次她都百般阻挠,说要是举报了,以后工作人员就不会再叫她,油、米、酱油等礼品就拿不到了,家里的开支就多了。我妈告诉我,有些精明的老人一个月换个地方,只领礼品不买产品,这些人会被商家列入“黑名单”,以后想去都不行了。 她买的保健品里有一个可以增加免疫力的,听卖的人说小孩也可以吃,她就偷偷加在水里给两个孩子喝,还好被我及时发现制止了。我脸上有些晒斑,她听销售员说胶原蛋白可以祛斑,买了十几盒回来让我吃。我知道妈妈是好心,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销售说的那种奇效根本不可能,但妈妈就是满脑子相信保健品能治病。 刘先生31岁滴滴司机 听课比学生上学还准时低价旅游途中买保健品容易刹不住车 我们家老太太迷上健康讲座有很多年了,刚开始是一天一次课,后来被同行的老人带去了其他保健品店。现在,她每天早上很早出门,上午2节课,下午1节课,老太太把听课当成了工作,比学生上学还准时。 最初参加讲座是因为可以领鸡蛋、领奖品,后来她开始迷信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他们一群老人少则几十个,多则七八十个,有的腿脚不好还一瘸一拐地坚持去听课。几千元的松花粉,上万元的健康疗养椅,这些我们家老太太都买过。 上海的亲戚还时常会告诉她一些低价保健品、低价旅游的信息,老太太每次回上海都收获满满。去年年底,她去了一趟泰国,交通食宿全包只要千把块钱,其实都知道里面肯定有猫腻,可自持有把控能力的老太太硬要去占这个便宜,结果没刹住车,乳胶枕头、蛇药都买了。平时舍不得吃穿,到外面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回家又后悔了。其实,这些低价旅游针对的就是他们这群有消费能力又相信保健的老人。 潘老太太72岁 买靠谱的保健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每天早上一睁眼,我先用温水化上阿胶,服用复合维生素、善存片,吃完阿胶再洗漱;中午一粒蔓越莓胶囊、一粒葡萄籽抗氧化胶囊;晚上把白天这些再吃一遍,再加一片补脑的黄金素。一个没吃到位,我心里就慌乱,第二天可能会牙肿或哪里不舒服,接下去就不敢再大意了,必须按时按量地吃。 现在,各大媒体或专家说我们老人喜欢买保健品,被非法会议营销冲昏了头。随着经济条件改善,老人的保健意识确实增强了不少,为什么我们不去正规医院要把钱花在保健品上?我想说的是态度的反差,卖保健品的待顾客亲切热情,而我到医院看病,医生有时候太忙,态度难免冰冷生硬。老年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每次去医院排很长时间的队,看医生却只要一分钟就够了。还不如买点保健品,既能预防疾病,又能和人聊天,愉悦了身心,打发了时间。 当然,我们也知道不能盲目迷恋保健品,要信赖靠谱的保健品,这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我们也不想因为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给家人增添负担。 阅读延伸 这些年老人入的“坑”还有哪些? “认购”“养老” 案例北京怡养爱晚以“爱晚工程”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名义,自称是全国老年人才专家委员会的唯一企业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所谓“零风险”的养老投资和“零费用”的养老服务,吸引了众多老人投入积蓄。根据《养老服务协议》,老人们只要缴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即可在全国范围的“怡养爱晚”基地享受免费吃住、娱乐活动等服务,享受服务的天数与缴纳金额有关,协议到期保证金如数退还,如果没有入住,还可享受年化利率8%以上的补贴。 王女士交纳了20万元,约定享受60天免费服务。但协议到期,她一直没拿回履约保证金。不久,怡养爱晚北京养老基地及几家经营门店陆续人去楼空。 “加盟”“投资” 案例80岁高龄的董老先生加盟了一个理疗床项目,每周可以固定获得投资额月息5%的委托经营费和市场开发宣传费。董老先生尝试性地投入1万元,对方与他签署了委托经营合同书。一开始,对方确实如约每周给他一笔钱,董老先生尝到甜头后追加了投资,先后签署了10余份合同,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万元。 可没过多久,对方却断供了。董老先生起诉到法院,被告公司表示,公司确实遇到一些问题,愿意调解解决。根据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董老先生几乎没有从中赚到钱,能拿回本金已是最好的结果。据董老先生说,所谓的理疗床投放项目,他并没有见到过。 “低价”“旅游” 案例朋友圈上一则“6天5夜港澳游300元”的广告,吸引了200多位游客报名,本以为是一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旅行,可谁曾想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刘阿姨和其他游客经历了各种骗局、被强制购物消费,进金店4小时没购物,结果被关进了小房间,店方声称“想出去就得买”。在巧克力店,因为有高额的提成,东西自然是贵的离谱,导游威胁道“不买就不给饭吃”。 “理财”“高息” 案例南京的柯奶奶在路上收到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宣传单,和老伴商量后她投资7万元,此后的每个月都拿到了近900元利息。眼看还有半个月就能拿回本金,可没想到老板跑了。据柯奶奶讲,这家公司每个月除了有利息拿,还能拿到蛋糕券等小礼品,业务员也特别热情。 近几年,街头开设的财富公司、投资理财公司越来越多,很多老年人是他们宣传的重点目标。承诺的高息回报是这些理财产品最大的卖点,也有不少老人因“抵押房产理财”这一类名目导致自己的房子被低价贱卖。 “拍卖”“收藏” 案例今年初,68岁的夏先生接到电话,对方自称北京某拍卖公司可以帮他高价拍卖仓平。随后,夏先生将一套价值2万元的纪念币快递给该公司,却先后几次流拍,每次夏先生都要缴纳拍卖费5000元,他要求退回纪念币和费用遭到拒绝。 除了通过假拍卖套取中介费外,还有公司向老年人推销钱币书画作品等收藏品,许诺未来可增值,之后公司又不认账或人去楼空。艺术品、收藏品的价格难以定价,经营方式有“打眼认赔”的传统,一旦老年人发现实际情形与预期不同,很难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心理分析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沈禹泽 保健品补多可能适得其反 少一份责备多一份耐心 对于保健品,千万不能有“吃的越多对身体约好”的想法,老人可以根据保健品的功效适当食用,保健品补多了很可能适得其反,还容易生长结石。迷恋保健品的心理不外乎以下三点: 对健康过分关注 人进入老年期后,身体机能大大下降,各种疾病如期而至,很多老人经历过病痛的折磨,或看到身边患病的人很多,因此会对健康十分关注。很多保健品打着长寿养生的理念出现,老人们的购买心态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自身对健康的担忧和焦虑。 缺少家庭关爱 很多老人在自己的家庭中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让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此时保健品销售员就趁虚而入,让深陷孤独的老人倍感欣慰。所以,表面上老人买的是保健品,实际上是为获得关注而掏钱,哪怕这份关注来源于动机不纯的陌生人。这也给那些忙于工作的子女提了醒,不要一味抱怨父母容易上当,或许是因为老人想要的需求你给不了。 难适应新环境 面对子女的责备,很多老人都十分固执,这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特征。老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对新知识、新骗局消化得慢,更倾向于用以往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很难接受不同的看法。所以,做子女的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理解,用引导的方式去调整老人对保健品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横加指责,这只能让老年人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你不让我买我偏买。 防范提醒 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陈霖 不盲目听信宣传功效 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日常生活中老人如何防范非法保健营销,有以下几点提醒: 1、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了,那可能是陷阱,不要贪图小礼品、小便宜去参加讲座、体验,最后因小失大。 2、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万能”产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有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3、购买保健产品要遵从医生意见,到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购买时主动索要发票、凭证,方便维权,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所购买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商品的批准信息及真伪情况。如有疑惑,可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咨询。 4、广大消费者如发现有疑似非法保健营销商家,请及时向执法部门投诉举报,电话:86212345。 提醒之外,同时也呼吁一下:很多非法营销的商家利用的是老年人空虚、渴望关怀、渴望健康的心理需求,希望社会各界多关心关爱老人,特别是儿女要明白父母已不再是你儿时的“超人”,他们已经老了需要人陪,所以请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不再孤单,不要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 维权提醒 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陆佳东 收据也是凭证不影响消费维权 在我们接到的保健品投诉中,主要问题集中在两点:一是子女觉得买贵了,二是消费者使用后效果不好。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得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参与任何形式的会议营销,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如:在参加活动送小礼品时,要求登记电话和家庭住址。 2、不要体验各类免费义诊、免费旅游,养生度假等,更不要相信所谓的“专家”,身体有病请及时去医院找真正的专家医治。 3、不要被“亲情攻势”打动,不法商家的营销人员打的最多的就是亲情牌,拉近距离才好开口卖产品。 4、不要相信“高科技”“知名机构”和所谓的“功效”“疗效”。 5、不要相信“无效退款”,购买后要向商家索取正规票据并妥善保管,收集保留好宣传资料以便维权。 6、不管是花钱买的产品还是免费送的赠品,都要索要凭证,以防商家不认可,造成消费者维权难。 7、若发现权益受到损害,请及时到当地消保委组织投诉或向有关行政部门进行申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