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见习记者 朱家豪 记者 朱文科)
昨天,萧内网萧山论坛出现一则帖子:《萧山这个地方最近屡上热门成网红!多辆汽车在此“起飞失败”,怪谁?》 说的是,在临浦人民路和东藩南路的交叉路口有个墩子,这个月以来,已有数不清的汽车在此中招,不少网友称其为“百慕大”…… 这个“百慕大”到底有多怪?为什么有那么多车在此中招?记者昨天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个人行道安全岛 有没有必要50厘米高? 昨天下午,我来到萧山临浦人民路和东藩南路交叉路口,这个“网红”墩子在东藩南路南北走向的人行中央岛,由一个灰红色梯形墩加一个白灰色半圆墩组成。 上面还有精美雕花,好像是园林和山水。仔细看,右边有好几条长度不一的擦痕,最长一条有1米多。梯形墩明显偏移了几厘米,旁边有好几块车身碎片,周边的水泥砖也有几处开裂——都是多次刮擦碰撞的痕迹。 我用卷尺量了量,水泥墩长1.9米,宽1.4米,最高处有50厘米,远远高于轿车和SUV的底盘高度(轿车和城市SUV底盘在10-20厘米左右)。 附近水果店小张告诉我,这个路口确实经常发生车子“飞”上墩子的事,有几起是同事说的,半个月前,她亲眼目睹过一起。 “那天晚上9点多,我听见‘砰’很响的一声,当时店里没啥人,我就走出去看了看,一辆白色大众SUV,车头朝南,斜着的,估计当时想左转。(在东藩南路上由北向南,左转到人民路上)车身一半都卡在了墩子上,下来了一个30多岁女的,我看她吓都吓死了,围车身转了一圈,我10点多下班时,车还卡在那儿呢。” 一家教育机构的王女士说,大前天她下班时,也看到一起事故。 “那天晚上9点多,下着雨,我下班准备回家,在路口等红绿灯。一辆黑色轿车斜着,车身大概有三分之一卡在墩子上,左边的车轱辘反正开上去了。 “墩子应该是最近造的。这个地方晚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白天一般不会。晚上墩子这里灯光很暗,开车一不小心就容易骑上去。” 昨天下午4点多,我在现场看到,一位交警把两个红色反光三角锥放在了水泥墩上。 他告诉我,这里近一个月发生了至少三起轿车“骑上”墩子上的事故。 “一方面,晚上这里视线不太好,比较暗。另一方面,这个墩子如果车子高一点,在左转车道上算是一个视觉盲区,有的驾驶员一不小心,开个小差没看到就左转,一脚油门就上去了。”这位交警说。 其中一辆车损5000元 昨天记者查到,网友发的帖子里,其中一辆大众车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投保车辆。昨天这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查询了这辆车的记录:事故造成车辆底盘受损,初步定损5000元左右,保险公司全赔。 平安保险浙江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因为这种障碍物造成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车前部轮胎和底盘,包括爆胎、前轴移位、保险杠脱落、空调管破损等,车损一般不会太大。 对于这类事故造成的车损,只要交警部门认定驾驶人不是故意行为或者有违交规道法,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根据“代位求偿”的原则,先全额赔付受损车辆,再向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追偿。不过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追偿的成功率很低,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为什么要有这种安全岛? 人行道安全岛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提高横穿斑马线行人的安全,另外也起到整体美观、左转调头车辆导流的作用。但实际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汽车开上人行道安全岛的例子。 汽车之所以频频被“绊脚”,交警分析,主要原因是司机驾驶习惯不好,比如左转和调头时车速较快,或是空间感官较差,比如转眼半径太小,对车辆通过能力预计不足,也或许是开车时玩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所致。 往往开上安全岛的车辆,轻则伤到轮胎,严重的还会磕坏车辆底盘,有些安全岛周边还设置有石墩子,车辆撞上损失不小。 根据一线交警的经验,人行安全岛本身比较低矮的话,遇到雨雾天气,有些司机是容易看不见,那些上面栽有绿化、“个高”的安全岛,被撞几率就小得多,这与道路建设时的规划设计有关。 安全岛上也要注意安全 安全岛是一种安装在斑马线上的安全装置,与斑马线长度相当,两端还各竖有一根“反光警示桩”,夜间在车灯的照射下会发出亮光,以提醒司机注意避让。设立“安全岛”是为了让人们养成“二次过街”的习惯,即在第一次绿灯时间,先到达道路中央的“行人安全岛”,第二次绿灯亮起再走剩下的路程。目前,“二次过街”的方式已在欧洲各国广泛应用,国内很多城市也从前几年开始推广。这一做法大大增加了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避免了“急行军”,尤其保护了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的利益。 安全岛的二次过街方式,最早由英国人提出并实施。英国的市内道路多很窄,再加上很多路两边都停着车,往往仅留一辆车通行的宽度。在这样的马路上,可供行人通过的路口通常有三种设置:“安全岛”、行人红绿灯和“黄灯”。 安全岛在路口中间设置了一块“斜坡”,供残疾人士或婴儿车在路中作短暂停留,不少行人也选择从这里通过马路。有些安全岛两头各竖一根顶部闪烁着黄色指示灯的灯柱,意味着只要有行人站在那里打算过马路,司机就必须停下来等待。 但安全岛也不是说一定“安全”,国内外也有一些“安全岛”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