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将至。放眼浙江大地,全省上力勠力同心、砥砺同行,多少新气象、新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深化‘走转改’·新春走基层”专栏,由本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地,进车站、下社区、跑企业、走乡村,去记录一个个鲜活故事、一处处动人场景。首篇我们讲述的是2017春运首日前夕,发生在铁路杭州东站的故事。春运“开跑”前夕,本报记者探访铁路杭州东站—— 辛勤坚守者 幸福归家人
本报杭州1月12日讯 离1月13日2017年春运正式“开跑”不到10小时,1月12日下午2时10分,记者探访我省最大的客运枢纽铁路杭州东站。虽然冬雨绵绵,但熙熙攘攘的客流已经奏响回家的序曲。
记者随着人流走进杭州东站候车大厅,迎面看到了一些和印象中不同的春运画面:旅客的笑脸多了,轻便的行李多了。
59岁的吴阿姨正给母亲倒热水。吴阿姨来杭州两年,在家具厂上班,手上有皲裂,但一开口就是爽朗的笑声:“本来20日放假,我请假了,提前带我老娘回家过年。”
开往桂林北的T381次列车,晚上6时49分发车,车票是硬座,吴阿姨抵达家乡需要17.5个小时,她准备了不少方便面。最让吴阿姨开心的是,这一年,她存下了将近3万元钱,“这里钱比老家好挣,每个月能存下2000多元。”
准备回安徽老家的沈翔,和老乡一起玩着手机游戏,他们的脚边,都放着一个24寸的行李箱,拎着却不重。“车票是几个老乡一起上网买的,过年回去别的不用带,过完年都要回来的,就给家里孩子买了礼物。”
“现在大家回家过春节,大包小包少了,挑着编织袋的更少了,最多的是拉着轻便的拉杆箱。”车站工作人员解释说。
即使一些人因找不到座位席地而坐,言谈中也掩盖不了脸上的笑容。存钱、回家过年,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背井离乡,一年辛劳,他们都带着收获,准备归巢。
归心似箭和满面笑容的旅客背后,有许多人正在奔忙。杭州东站当班的值班站长杨清,每天要回答超过5000人次旅客的提问,走上10公里左右巡视场站,下午2时多见到她时,声音已经有点沙哑。上一个班24小时,到13日上午8时30分结束,不过她不准备回家,春运首日都很忙,她要留下来加班。
分布在候车大厅东南西北每个安检口的四人小组也正忙着:手检、值机、外引导、处置,少一个都不行。杭州东站派出所安检大队大队长金良浩拿出手机看数据:1月11日,杭州东站22个安检门,共安检162106人次,平均每道安检门安检近7400人次,一分钟安检超过5人次。进入春运之后,这一数字只多不少。
下午3时44分,从北京南驰来的G41次列车到达杭州东站,31分钟后,这趟列车将变身G44次列车返回北京南。
车子缓缓停下,已经等候在股道间隙的工作人员马上行动起来为列车加水:三人一组,一个负责开盖,开水龙头,插水枪;一个负责关水龙头,拔水枪,关盖子;一个负责安全监护,录像。平时,16节车厢的动车,500米长,两组要在三四分钟内加满水。在杭州东站一天就有80趟列车需要加水,春运还增加了20趟。
相比卸污水粪便,加水还算是个干净活。每天,杭州东站有22趟列车要排污。整个车站,一天大概产生20吨左右垃圾,大部分是随到站列车运到杭州的。
一趟车下来,加水来回至少1公里。记者跟着跑了一趟,顶着寒风,硬生生跑出一身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