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战役前拍的照,图右为鲁世贵,图左为鲁妻任秀英,图中为警卫员。
骨灰中找出的弹片。
当看到从骨灰里找出的6块弹片时,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沉默了,这些战争年代留在老人身上的东西,也成了他这非凡一生的最好见证。老人名叫鲁世贵,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一生参加过的战斗无数,也经历了很多次死里逃生。
12月8日,这位老人与世长辞,12月12日,他的追悼会在杭州举行。“今天,是我国首次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我为有一位为民族独立而参加过艰苦卓绝战斗的父亲而自豪。”12月13日下午,鲁世贵的儿子鲁山说。
6块弹片陪伴老人大半辈子
“这些弹片,虽然留在父亲的身上很多年,但直到今天,才知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会把它好好保留下来,用以缅怀父亲,也激励我们今后的人生路。”看着这些弹片,鲁世贵的儿子鲁山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12月12日上午,老红军鲁世贵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火化后,家属们发现了留在他身上的6块弹片。
“我们小时候就听父亲说,他身上留有子弹头和弹片,火化后装骨灰盒时,我们特意进行了寻找。”鲁山说。
这6块弹片,被家人分装在两个盒子里。“左边这个盒子,里侧放的是子弹头,左侧1块是弹头外壳,铜制,右侧2片是弹芯,铅熔化特征明显。右边那个盒子,盒盖上放的三片材料疑似炮弹片,金属特征明显。”指着这些弹片,鲁山介绍道。
这些弹片,也让所有参加追悼会的鲁世贵的亲友们沉默了。它们,不仅陪伴了老人大半辈子,也记录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大家的思绪,也跟着这些弹片一起,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段峥嵘岁月。
他曾两次被红军大家庭挽救生命
“我的父亲这一生太不容易了,可以说,经历了很多次九死一生的坎坷。这些经历,也是留给我们儿女们的宝贵财富。”盯着这些弹片,鲁山缓缓诉说起父亲经历过的戎马岁月。
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打到四川通南巴(通江县、南江县、巴中县)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当时我父亲只有15岁,红军就住在老家集镇里,他很想报名参加红军,去找了两次,都说年纪太小,个子没枪高,没同意。”
1933年8月,红九军25师政治部宣传队在镇子里进行扩大红军队伍的宣传,鲁世贵一看宣传队的红军战士有的比他还小,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要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