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忠 摄
十年来义务磨了多少刀?少说也有12000把
脱下西装,戴上小红帽,摆好板凳、水桶、磨刀石,程得集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只身闯杭州的模样,埋头磨起了剪刀。
有人走过来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只笑笑:“打工的。”
人们看他朴素实诚,磨起剪刀驾轻就熟,也不再多问。只有停在路边的奥迪车,因熄火不久还微微热着。
从当年那个身无长物的安徽来杭打工仔,变成杭州乐目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不惑之年的程得集唯一没变的,就是一套磨剪刀的行头,以及一份不忘初心的热情。
古人有“十年磨一剑”之说, 程得集是十年磨得“一把刀”。
他说,“程氏磨刀秘笈”有“三不”,“一不收费,二不嫌多,三不接电话”。第一次免费为别人磨剪刀,还是2004年的秋天,他从老家初到杭州,便加入安徽历口驻杭党支部,参加党支部的志愿活动。
这么些年,究竟磨了多少把刀?程得集笑着说,“哪里还算得出。”不过,就按他平均每月至少服务一次,每次持续3个多小时,大概能磨100把来算,十年下来,少说已经磨了12000把刀。
采荷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冰说,好几次在吴山广场磨剪刀时,因为“捧场”的人太多,过了中午还有一大堆没磨完,程得集他们就把剪刀打包带回采荷街道服务中心,接着磨一整天,再根据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通知他们来拿。
“磨剪刀的地方少,又要收费,他们做的虽然是小事情,但对老百姓来说真的便利不少。”洁莲小区的黄奶奶说。
作为公司的主心骨,程得集自然工作很忙。
但每次一开始磨剪刀,“再大的生意也不接,既然为老百姓做事,就要脚踏实地,专心专注。”他说,如今他和企业家朋友聚会时,仍有人对他这一举动表示诧异,“群众真心的回报,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这才是真正的享受。”
记得去年酷暑天, 程得集和志愿队在防空洞磨剪刀时,老百姓自发地轮流为他们扇扇子。“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动,坐在办公室里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事实上,对于程得集来说,坚持磨剪刀服务群众还有一个更深的意义——“忆苦思甜”。
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都市,从白手起家到小有成就,程得集说,不免有迷失方向的时候,而剪刀摩擦石头发出的“锵锵”声,仿佛在提醒他:务实求真,莫要忘本。“过得太安逸反而容易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常常去做一些最苦的事情,可以不断感受到,苦中作乐才是最美好的人生。”程得集说这话的时候,左手下意识地抚着掌心由于常年磨剪刀而长出的老茧,神情淡然。饮苦不举眉,尝欢无扬笑,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今年,他当选安徽历口驻杭州采荷流动党支部书记后,不仅将全体党员组成了一支采荷街道“阳光天使”志愿服务队,还打算成立一个纯公益的社会组织。除了传承推广这一特色服务以外,为居民提供更多家政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