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的绍兴 城市能级在提升 此次调图,在宁波、绍兴间开行3对贯通列车,首次实现两地间市域列车跨市联通,更好满足区域通勤客流需要。 “想不到这么火爆,周末来坐城际铁路的人真多。”7月14日,章先生带着孩子从宁波回绍兴,搭乘调图后刚开通的甬绍城际列车。“幸好来得早,来得晚要站回去了。”依托萧甬铁路开通运行的甬绍城际列车开通仅几天,就传出了铁路部门考虑限量售票的消息。 杭甬高铁开通前,萧甬铁路一直承担着杭甬之间的铁路客运任务。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萧甬铁路上的普速列车并不多。既有铁路线的富余运力,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 近年来,绍兴一直利用既有萧甬铁路的富余通行能力开行市域城际列车,随着与宁波城际线的贯通运营,绍兴城际线已拥有钱清、绍兴、上虞三个站点,可抵达余姚站、宁波站,总运营里程达128公里。此前,萧甬铁路宁波站至余姚站之间也开通了城际列车。 愈发频密的城际列车,为积极“融杭联甬”的绍兴,进一步优化了交通条件。今年上半年,绍兴市党政领导先后到杭甬两地考察学习,并推动在两地举办“绍兴周”。今后,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文相通的杭绍甬,将因铁路的跨市联通,而联系得更加紧密。 从杭甬一体化发展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夹”在省内前两大城市之间的绍兴已摆脱尴尬处境,开始发挥“左右逢源”的桥梁作用。 知名经济学者刘亭就表示,杭绍甬一体化是挑起两个“金箩筐”的一根扁担,绍兴市就是要通过大开放、大担当,努力成为杭绍甬一体化的“支撑点”,造就挑起杭甬“两个金箩筐”的“金扁担”。这根“金扁担”,则是由杭甬之间的交通线共同构成的。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嘉兴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优势不言而喻。 7月10日早上,“复兴号”高铁列车G110次缓缓驶出嘉兴南站,这是高铁嘉兴南站首次开通始发终到高铁列车,嘉兴市民拥有了前往首都北京的“专属高铁”,极大地丰富了出行的选择,嘉兴也由此结束了长期没有始发车开行的历史。 普铁时代,嘉兴是杭州通过铁路前往上海、南京、北京的必经之路。但随着杭宁高铁的开通,由浙江进京的高铁列车大多路经湖州而不再绕道嘉兴。曾有人比较过嘉兴、湖州两地的区位优势,认为杭宁高铁开通运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彼时湖州优势加分明显。这次调整后,嘉兴再获优势,将和湖州一道,强化与上海、杭州的联系。未来,商合杭高铁、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建成通车后,两地的城市能级还将持续提升。 高铁上的长三角 一体化在加速 从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徐一舟,把自己的工作室安在了紧邻杭州地铁1号线的闸弄口一带。因为和他一起创业的同伴是上海人,而这里到杭州东站搭乘地铁仅一站路。“经常往返沪杭之间,乘坐高铁非常方便。”这位同伴表示。 工作在浙江、生活在上海,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杭州、嘉兴两地的“双城生活”一族日渐庞大。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资源配置再优化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长三角地区业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三角一直是高铁运输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最近10年来,随着高铁线路的增多与优化,“高铁上的长三角”融合度越来越高。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由高铁等组成的现代交通体系,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但各城市和区域可分享到的共赢蛋糕大小可能有较大差异。不断优化的铁路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为了让各城市和区域能实现最优化发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认为,在城市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上,要从“长各长、短各短”转向战略拉长板、整合补短板。目前,长三角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存在较明显的同构与重叠,产业越同构实际上越偏离一体化,而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各地特色竞争力越明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地面临更大的市场分工与配置范围,更要站在长三角全局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以全局共建思维,促进竞争协同发展。而高铁时代,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竞合中的不足。 被改变的显然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缩短,专家指出,调图之后,以人才、资金、产权的要素端自由流动与配置改革为纽带,对于长三角来说,可以助推要素充分涌流、高效配置与自由分工,持续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主干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一个典型。得益于高铁网络,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区)过去一年间共有12.46万台(套)科学仪器共享互通,科创要素按市场配置要求自由流动呈现良好态势,过去一年九城(区)交互投资2280亿元。 位于嘉善的浙江悦世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交通大学研发成果转移结出的硕果。“我们的科研团队在上海交大,研究后的成果经过产业化落地嘉善。”公司负责人说,上海实现研究成果转化的土地较为紧张,选择距离上海较近的嘉善无疑是产业化的最好选择,乘坐高铁只要20分钟左右。 不断地调图,不断地优化,背后的经济图谱已然改变,而且,这种改变还在持续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