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黄红蕾 庄朝曦 陈爽)在浙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排头兵”的征途上,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深化国际合作,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有他们的身影;主动作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他们的身影;强化“放管服”改革,促外贸提质增效,有他们的身影…… 从高压严打洋垃圾和象牙等濒危物种走私,到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再到创新税收征管模式为企业减负……这些,都离不开促进浙江对外开放的国门守护者——杭州海关。 心怀大局拓展开放新境界 浙江,这片澎湃着开放热情的土地,正布局新一轮的开放。从义乌发出的中欧班列,带着浙江融入“一带一路”的决心,一路贯通7个国家;茁壮成长的自贸区,重新定义着浙江开放的深度与广度…… “自班列运行以来,海关监管集装箱量年平均增长超过70%,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至刚开通时的50%。”杭州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保障义新欧班列顺利通关,杭州海关与乌鲁木齐海关签署《乌鲁木齐海关杭州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合作备忘录》,推进多票转关单捆绑申报、转关单证无纸化传输、铁路舱单“一票多箱”归并申报、班列货物铁路封识代替海关封识等创新举措。如今,义新欧班列进出口货物价值保持每年50%以上的高增长,成为国内运行线路最多、装载效率最高、经营模式最新的中欧班列。 为帮助浙江产品顺利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杭州海关根据不同行业属性,积极研究沿线国家的市场准入要求,建立对各国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动态的专项跟踪和应对机制。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5月,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953.1亿元,进口9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4.6%,“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外贸大省浙江的重要增长引擎。 为有效服务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杭州海关主动作为,在全国首创“跨区直供”“一船多供”“先供后报”等创新模式,自2017年4月挂牌至今,杭州海关累计出台56项监管创新举措,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自贸区建设新发展建功立业。 针对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杭州海关成功总结形成“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统计”等十项制度经验,并向全国复制推广。全力支持杭州市推进全球电子商务平台(eWTP)建设,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统计试点,先行先试完成杭州市跨境电商货物出口规模测算,为全国规模测算提供样本。推出“杭州-浦东”跨境商品空陆联程转关模式,完善跨境商品出口“空中通道”,推动杭州-莫斯科、杭州-列日跨境电商专属航线开通及常态化运作。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简称《若干意见》),杭州海关以此为契机,认真抓好《若干意见》推动落实,研究制定杭州海关支持综保区建设12条措施。杭州海关主要领导多次到各综保区现场调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指导巨石集团运用出口租赁贸易政策,解决铂铑合金漏板复运进境再制造难题;通过指导浙江大华科技开展保税仓库“分批出库、集中申报”业务,解决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难题。1~5月,杭州关区4个综保区进出口173.5亿元,增长36.8%。 浙江高水平开放态势的背后,杭州海关,正成为其中坚定的助力者。 改革创新蓬勃发展新动能 杭州海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继续实施提高查验效率、优化送检化验流程等25项措施,抓住集中处置“超长报关单”等重点环节,实行“日通报”制度,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据统计,2019年5月,杭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1.78小时,较2017年缩短85.69%,较2018年12月缩短了1.77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08小时,较2017年缩短75.24%,较2018年12月缩短了0.63小时。 在全国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浪潮中,杭州海关已成为其中最美的一朵浪花。全面实施“一次申报、分步处置”通关模式,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一次性联合检查”覆盖关区所有口岸,主要申报业务基本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针对自贸区特点,杭州海关不断加强油品全产业链和大宗金属矿产品的检验监管模式优化和制度创新。其中,优化进境保税油、进境保税金属矿产品等两项检验监管创新制度,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4批、第5批改革试点可复制推广经验,助推舟山口岸保税供油量排名跃居全国口岸首位,并首次跻身全球十大供油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