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假结构性存款” 去年上半年,打着“保本”称号的结构性存款着实风光了一把,尤其是资金比较短缺的中小型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需求尤其强烈。截至去年11月份,中小型银行和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分别为8.53%和3.96%,同比增加了2.11%和0.76%。但在9月份之后,随着监管的日趋严厉,一些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的中小银行不能再发行结构性存款,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山大”。 融360分析师表示,预计2019年严监管的趋势仍将继续,去杠杆、限同业也仍将继续。在同业存款受限的情况下,银行对一般性存款的需求更加强烈。虽然在流动性宽松下,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收益下行,“存款搬家”的现象有望缓解,但银行对资金的需求依然十分强,仍面临较大的揽储压力。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部分结构性存款收益上限在5%以上,甚至高达10%,有专家表示,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么高的收益率是达不到的,不排除银行为了揽储故意“高息”诱惑投资者。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查看产品的说明书,搞清楚产品的收益规则和达到收益上限的概率。“购买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要注意,真正的结构性存款,最终产品收益率不一定达到预期收益率,所以在购买前要仔细阅读其收益规则。” 今年1月4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将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业内专家预计,今年仍会有不同程度的降准,流动性仍延续宽松态势,市场资金相对充裕。因此,预计未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小幅走低。假结构性存款退出后,变相高息揽储的特殊存款规模和实际收益水平都将下跌。今后,具有衍生品交易资质的银行将继续发行 “真”结构性存款,到期收益水平将不再锁定在最高预期收益水平,而是随锚定标的物价格变动而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