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白丽媛)数以百万计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浙商,无疑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第一主角。浙商生动而极富活力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大二公到产权清晰的民营经济这一决定中国改革成败的“三大率先突破”。浙商改革开放40年的许多探索和突破,其价值与意义不仅是浙江的,更是中国的。 12月21日,在浙商总会指导下,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联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共同发布《改革开放40年浙商生存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是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首次对市场主体数据的“大盘点”,也是首次对浙商与浙江企业生存发展状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梳理。 该报告委托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运营公司进行数据整理,报告选取的市场主体数据为1979年1月1日前至2018年1月1日,并以每10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同时,该报告分为主报告与3个市场主体样本两部分。3个市场主体样本分别为:宁波的维科控股、义乌的华川实业、湖州的善琏湖笔厂。样本选取兼顾了地区分布、所有制、产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各方面因素,以期通过微观经济细胞的成长史,从而透视改革开放40年浙江经济发展的辉煌历程。 浙江747家市场主体“活过了”改革开放40年 所谓“活过了”改革开放40年,即市场主体注册成立于1979年1月1日前,而截止2018年1月1日仍存续。 《报告》显示,生存2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较少。截止2018年1月1日,浙江省共存续市场主体577.3万家,其中存活4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共计747家。存活2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总量为12万家,仅占所有存续市场主体的2.0%。而存活5年以下的市场主体总量为354万家,占所有存续市场主体的61.2%。 生存4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集中在杭州、宁波地区,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改革开放40年,个体户的比重快速上升。市场主体5年累计消亡五成以上,只有近三成的市场主体能存活10年以上。市场主体存活1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最高,达21.9%;存活2—5年的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达10%;存活5年后下一年死亡概率迅速下降。市场主体的平均寿命为3—5年,生存瓶颈期为6—7年。市场主体寿命相对注册资本规模呈中间高两头低态势。市场规模在注册资本100-500万元的企业,存活时间长的比例最高。浙江省注册资本规模50万元以下的市场主体占90%,呈现出注册资本规模越小,死亡率越高的现象。 非公有制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主导力量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前浙江省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以1979年1月1日存活的市场主体计,公有制(含集体经济、国有经济与联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94%。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主导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8年),浙江公有制经济份额降至47.3%,其中集体经济、国有经济分别降至37.8%和9.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比重从改革开放前的5.8%提升至52.7%,第一次超越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自1988年以后,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民营经济主体占比达到97.6%,成为全省市场经济绝对主导力量;集体经济、国有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主体比重持续缩减,截止2018年,公有制经济主体占比不足2%;外资经济主体以0.5%的占比,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