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智能货柜后的新玩法 会更好吗? 叶舟所在的三家企业,都从事无人货架,也就是在办公室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放置简易货架。 这个在郑旭东看来,已经有点落伍。在无人货架行业打拼多年后,他最终转去了其他行业。 “现在市场上更常见的,是智能货柜。”郑旭东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人货架从风口落下,很多在这次激战中存留下来的企业,纷纷转型,调整技术,寻找突围。而近一年来新进市场的,基本都是智能货柜。 智能货柜,从外表看,不同品牌的几乎没太大差别,都是扫码开门、关门结算。但究其背后,在商品识别环节,技术却各有不同。 其中最常见的是用重力感应和RFID(高频射频)电子标签技术为监督手段的智能货柜。 重力感应,就是在商品放置下方的托盘里装上重力传感器,商品一旦被拿走,传感器就能够触发并传送相关信号,最终在门关上的时候,完成结算。 RFID电子标签技术,就是在每一个商品上都贴一个RFID电子标签,商品一旦离开货柜,就立刻启动结算。 两项技术,均有商家在使用,但也都有诟病,最核心的就是成本的提升。 以RFID电子标签为例,其本身需要成本,树懒易购陈国徽透露,一个标签的成本是0.42元。今年7月底,陈国徽完成了公司所有设备的更新换代,从原来的简易货架,升级为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智能货柜。 贴标签,还需要人力,以树懒易购现有350多个智能货柜的情况来看,需要配备两个人手,一人负责贴标签,一人负责录入信息,月薪在4500元-5500元。 两项技术本身都想达到“降低货损”的目的,但在福柜创始人庞明锋看来,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解决,“电子标签一旦被损毁,或者被贴到其他商品上,仍然可能导致货损。而且,提升了的成本,最终会由消费者来承担,这并不是长远之策。” 虽然,不少智能货柜公司都表示“货损在可控范围内”,也表示提升了的成本可以从商品的毛利上消化掉,但仍有公司试图在用技术结构的方式,让智能货柜更智能。 于是,很多人盯上了机器视觉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