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参与投资理财的需求日渐旺盛,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将“非法集资”包装成私募基金、P2P、健康服务、高科技产品等,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骗取公众“入套”,非法吸纳资金。
本报联合杭州市处置非法集资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出“防范与打击非法集资宣传专栏”,邀请杭州市公安局的办案民警就非法集资的案例、特点等进行详细剖析,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今年1月初,眼看马上要过年了,家住富阳区常绿镇五联村的金某却整理了几件睡衣,一大早偷偷离开了家。这几个月噩梦般的生活,他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这个年,他想好了要去看守所过。
20多年前,同村多数同龄人选择进工厂打工,不过金某东拼西凑了一笔钱自己当老板,在常绿镇上开出了第一家电器商铺,多年下来不仅积累了一笔财富,也攒了口碑。2011年,金某的电器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他顺势在萧山河上镇租了个上千平方米的商铺,开了家分店。多年的电器经营经验让金某的新店快速进入了正轨,没多久就开始盈利。
不过,分店太大了,金某资金周转不过来,向银行贷款又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他便向村里的一些熟人朋友借钱,承诺1分半的利息。金老板生意做得不错,又是同村的,不少人愿意把钱借给他。金某也兑现承诺,利息从来没有拖欠过。村里人你传我,我传你,借金某钱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几万元,有的几十万元,一下子就解决了金某的资金周转问题。
那几年的快速发展让金某对自己的生意充满了信心,他不再满足眼前的利润,希望通过进一步扩张规模,赚到更多的钱。2014年,金某在萧山楼塔镇买下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商铺。商铺到手后,第三家电器店快速开张,金某又向银行抵押贷款上千万元,用来运转新的分店。不过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栽跟头,金某的第三家分店生意不尽如人意。银行利息、商铺按揭费用、村里人的利息,金某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一个问题:今天要付多少利息?
为了付各种利息,金某能透支的银行卡都透支了,能借的钱也都借过了,他只能想到借高利贷。后来实在没有办法,金某只能将店面房卖了偿还银行贷款以及部分高利贷,不过利滚利,金某欠下的钱一下子就上千万元了。
2017年底,金某债务缠身,萧山河上镇二号分店和常绿镇老店都关了门。村民们这下子才反应过来,看来这个金老板生意是不行了,很多人在他那放了几十万元的钱,原本打算年底能赚一大笔利息,如今看来,连本钱都捞不回来了。眼看着血汗钱要没了,他们纷纷跑到富阳经侦大队反映情况。金某非法集资的情况也引起了民警的关注,不过当时的金某早已离家避难。
今年1月5日一大早,在富阳经侦大队办公楼,民警就看到一名身穿旧棉袄,拎着个行李箱的男子走了进来。“我是来投案的,我叫金XX,常绿镇人。”金某见到民警反而觉得松了口气。
金某还从棉衣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16开笔记本,民警翻开一看,上面详细记录了借款人、借款数额、利息支付情况等,总共几十页,多达83位借款人!经初步统计,金某欠下的债务已经多达1600余万元,其中本村和周边村民有700多万元,涉及40多人。金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经被刑拘。
警方提醒,在传统集资案件中,其中一部分嫌疑人利用熟人圈,以高于银行的利息承诺来吸收熟人资金,而这当中的潜在风险其实非常大,一旦借款人资金链断链,很可能血本无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