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炜鑫(新浪微博ID:伟爵爷xwx) 摄影 我从来没有看过萤火虫,儿子也是。
所以当我无意间得知离家20多分钟的地方就能看到萤火虫时,激动得立刻给相机充上电,备好三脚架,只等天黑。 这一等,足足等了两天的大雨,直到昨天下午,太平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才停止交锋,清凉的风带走了空气里多余的水汽。吃完晚饭,才6点多,我就迫不及待地带上儿子出门了。 日暮下的云栖竹径疏影婆娑,走入三楹的石牌坊,颇有一门之隔、两种天地的意境,百年古木夹道,林间溪水潺潺,空气里有菌子、苔藓和青竹的的味道。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支起三脚架,调节光圈、快门速度、ISO,儿子也拿着微单拍机。陆续又来了四位背着单反的摄影爱好者,聊起来,原来大家都是在微博上看到介绍而来。直到7点半,终于伸手不见五指了,远处的草丛里开始闪烁起零星的、忽近忽远的微光。 其实拍萤火虫的过程很无趣,面对着眼前的一片漆黑,按一次快门,10-20秒后才“咔嚓”一声,再等待5-6秒的降噪处理,才能呈现出镜头前的延时场景。对于我这样的急性子来说,是很不痛快的。 被游客手电筒破坏了摄影环境的云溪竹径 徐炜鑫(新浪微博ID:伟爵爷xwx) 摄影 事实上,现场效果也与网传的相去甚远,其间还不断有人捕捉、大声拍掌引逗、用手电筒照射,吓得这些栖身在黑暗一隅的小光点也越来越微弱。
8点,我们离开了人越多越多、萤火虫越来越少的云栖竹径,前往上天竺,我索性不背相机了。从停车场通往法喜寺的路沿途灯火通明,寺院大门紧闭,当我们就要失望而归时,却发现一侧漆黑的小树林里闪烁起点点星光,四周没有其他人,我也没有打开手机,只是牵着儿子,一步一步的挪过去。 徐炜鑫(新浪微博ID:伟爵爷xwx) 摄影 没有受到过多干扰的草丛里时而腾起微微点点的光,一枚黄色的小光点从左侧的林间飘然落下,停在石板路的正中间,儿子慢慢地蹲下去伸出手,小光点就飞到他的手背上,然后爬到衣襟上,就不走了,我也第一次得以近距离观察这枚小小的发光体。原来它的身体是瘦长的,背负着一层黑色的鞘翅,光源则来自尾部的下方,这与我过去仅凭动画片的想象,是有一些差距的。
儿子很开心,动作轻缓地起身,携带这枚发光的徽章,我们沿着石板路继续往前挪,遇到了一对来找萤火虫的母女,儿子就指给她们看。这小精灵欢乐的展开翅膀,飞过他的肩头,飞到在那位母亲刚好伸出的手指上停驻了一两秒,然后扑向了右侧更茂密的树林。 徐炜鑫(新浪微博ID:伟爵爷xwx) 摄影 前后一共不到5分钟的时间,如果我带了相机,此时一定在忙不迭的各种调试、各种拍,还不一定能记录下满意的影像。幸而这一次我把相机留在了车上,只带眼睛,以前我经常对儿子说:“眼睛才是最好的相机”, 这一次,只带眼睛给我和儿子留下了一次美妙又独特的体验。
如果这条石板路是贯穿于精灵世界的人类通道,我们刚好充当了一回摆渡人,它陪了我们一程,我们也送它抵达。 徐炜鑫(新浪微博ID:伟爵爷xwx) 摄影 曾经读到过一段话“萤火虫是人类丢失的另一个自己,是人们害羞、敏感、深裹在黑暗之中的小小灵魂。”
在浸泡着农药化肥、充斥着光污染的城市里,当萤火虫已经变成童话般的情节,如果你要去黑沉沉的树林里造访,切记温柔地陪伴,亲近但不破坏,观察但不用强光和噪音打扰。 陆圳云(微博ID:@陆_ckd) 摄影 抓萤火虫的孩子,工具都是大人给的, 在大自然中,静静地感受比拥有更幸福。 ▼延伸阅读▼ 我与杭州“倾城相恋”十年的喜悦与幸福 浮生一日当如花在野:不拒不追,不竞不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