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人类文明。水井因人居而诞生,城市因水井而繁盛。历史上的杭州城区由海湾演变而成,东北部临江海,常常咸潮倒灌,浸润陆地,致使水味咸苦,难以饮用。因此,凿井取水便成为历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根据《民国时期的杭州》记载,截止1930年,杭州共有水井4842口,平均20户人家就有一口井。 杭城许多街巷以井为名沿用至今,其中位于武林商圈的内百井坊巷,就因井多而得名。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百井坊巷中保留下来的只有两口井:巷口的钱王井、巷内的乐善堂井。今天我们为您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修缮前的钱王井
钱王井亦称祥符寺井,位于延安路北段西侧人行道上,建于五代时期,是杭州历史悠久的古井之一。钱王井内壁直径为0.9米,壁用青砖砌成,井深7米,井水清澈,在《梦粱录》、《西湖游览志》、《十国春秋》等古籍中都曾有记载。吴越国王钱鏐在杭建都时,先后对杭州进行三次扩建,“百井坊巷”原来的九十九个眼井,就是钱王开凿的。宋室南渡后,百井坊巷改建成御前军的军器所,水井被一口一口地填塞了。至清末民初,巷中仅存3口水井。 后来,另外两口井也被填埋,只留下钱王井。相传,1934年和1979年杭城两次大旱,附近其他水井皆已干涸,唯有钱王井水旺如昔。
修缮后的钱王井
2013年,结合延安路综合整治,在古井边设置汉白玉围栏,加装青石板底座,配上夜景灯光,颇有庄重气派。千年古井历经沧桑,成为武林商圈中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和城市涅槃的见证者。 “乐善堂”井位于百井坊巷西段北侧,原在广东发展银行大厦位址,开凿年代不详。乐善堂井深7米,直径0.9米。井圈方形,圈壁镌刻“乐善堂”三字,井以此得名。井台侧原有“饮水思源”碑,今佚,仅存碑基。
伴随岁月的积淀,井水的实用功能现已弱化,但对古井进行修缮和保护,挖掘它们久远的历史与文化,串起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延伸阅读▼ 数字里的杭州地名之“四眼井” 大井巷,留守在杭州闹市中的一丝清静 老杭州人的天然冰箱---在井边的旧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