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老底子没有冰箱的辰光,夏日白天,我们喜欢把西瓜放到水井里去,到晚上乘凉时,拿上来,那种凉爽,比起冰箱里冻出来的更有风味。沉李浮瓜,脆圆荐酒,古人早有说头。 杭州古时,由于海潮倒灌,钱塘江的江水是咸的,而西湖水淤积多年也不适于直接饮用。因此大量开凿水井成为历代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老杭州说起水井可谓说不尽,道不完,关于水井,在杭州人的记忆中一点不亚于西湖、运河。 《民国时期的杭州》里记录,到1930年为止,杭州共有4842口井,平均20户人家就有一口井。1985年,全城有5549口水井。有一首诗对杭州的井做了概括:小井大井吴山井,乌龙灵鳗郭婆井。双眼四眼八眼井,金井义井银瓶井。 古井像一双眼睛注视着杭州城的发展,相伴着市民们的生活,直到1931年杭州市民才用上自来水,之前的人们都是靠井水滋养着,因此杭州的发展离不开井。 但那些一度如繁星般闪烁在街坊巷口的井眼,随着旧城改造,许多已经湮没了。 根据钟毓龙编撰的《说杭州》,四眼形制的井在杭州有五处。“一在钱塘门内香泉坊,钱武穆王所开。有四眼,大旱不竭,百姓赖之。后有邑人柯氏筑亭井上。一在十五奎巷。一在皮市巷大塔儿巷口。一在皮市巷冯山人巷口。此二井明代已有之。一在南山满觉陇口。” 位于“钱塘门内香泉坊”的古井,该井距今已一千多年。原井旁有一柯姓人家筑亭护井,因此又名柯家井。因原为四眼,又名为四眼井。清嘉庆《余杭县志》载:“柯家井,在香泉坊内,钱鏐所开。大旱不竭,邑人柯氏作亭覆之。”井面旧时覆石板,开有四眼,年久淤塞,1984年清理后改为二眼。井水甘甜清冽,至今仍使用。 十五奎巷内的四眼井,现位于吴山脚下,一家餐饮店的旁边,原先的四眼现在只有三眼了,这还是杭州上一轮背街小巷改造的时候重新挖掘出来的。传说当年的十名武魁都是喝了此井水中状元的,后人又称之为状元井。 皮市巷四眼井。摄于1994年皮市巷以永宁院为界,界南为上皮市巷,界北为下皮市巷。巷两端均有四眼井,称上四眼井和下四眼井,相传为唐代李泌所开。 杭州的四眼井中,名气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当之无愧是位于虎跑路和满觉陇路相交处东侧的那口了。 五代吴越国时,此处有甘露寺,北宋时改为“广释禅寺”,明代重建。寺内有一泉,清澈甘洌。后寺废泉存,筑井四眼,并建有井亭。“四眼井”后逐渐演变为杭州地名。 探身望入井中,反光的影像可以看出清晰地四个井口。水位挺高,它的奇妙就在它那四只传神、动人的“眼睛”。有时,你若静静地盯着水面看,四个井眼中都能映出你的倒影;如果这时你大喊一声,井中便轰然作响,回声四起,若雄狮长啸。 除了上述《说杭州》里面记载的那五口四眼井,杭州还有两口四眼井值得一说。 坐落在紫阳山脚下的瑞石亭小区里有一口瑞石四眼井。十几个平方的井台用青石板铺成,六角形的井圈,井口直径约为40厘米,井台拐角L型的洗衣搓板,似乎在告诉人们它现在的功能。居住在此地的居民洗衣用水就来源于这里的瑞石四眼井,他们还保持着用这口百年古井洗衣、洗菜的习惯。 最后要介绍的这口四眼井,与我们此前讲述过的“最不应该被杭州遗忘的一对兄弟”有关。 在浙医一院最里面,距“田家园”地名牌不远,有一方曾是丁家数百口人生活用水来源的四眼古井。古井边的墙上有一块装饰古雅的说明牌,上书“据《乾道志》记载:田家园为南宋御辇院故址,古迹有四眼井,深9.5米,直径1.5米,井壁用条石垒砌,自井底而上每隔三米,石梁支撑,井圈用两块整石凿四孔而成。依据此井形制特点及史籍记载,推断此井已有八百余年历史,至今,井水仍可饮用。” 当年丁氏兄弟就是喝着这口井里的水,苦心编撰着中国最大一部都市志《武林坊巷志》,辛劳地经营着救济杭州市民的“中国最大的慈善组织”,守护整理着八千卷楼里那些无价的精神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