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猝死,其中60%以上的心脏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心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国内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外急救有效率低于2%,大众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 近三年杭州主城区 平均每年发生心搏骤停约1000例 经院前急救 复苏成功的概率约为7% 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孙宝云介绍,据统计,在杭州主城区范围,最近三年平均每年发生心搏骤停1000例左右,经院前急救,最终患者在被送达医院之前恢复自助循环,即复苏成功的概率在7%左右。 “从这个数据看,较之全国范围院前急救成功率平均不到2%来说,杭州虽然可以说做得还不错,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心搏骤停高达20%-30%的院前复苏成功率,我们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与四方面因素相关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极其关键 孙宝云提到,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通常与四方面因素有关: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体系当中专业急救队伍的稳定性、公众的急救知识普及率高低、人员密集区域AED的设置是否科学。 其中,公众的急救知识普及率极其关键。心搏骤停是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数据统计,85%的猝死发生在家中,其中约50%被家庭成员目击。而通过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得知,在公众场合心搏骤停也是时有发生。120的到达需要时间,如果在心搏骤停发生的第一时间,身边的人能及时识别并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而不是手足无措地干着急,该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心搏骤停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 杭州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约12分钟30秒 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或经历心搏骤停事件。一旦发生,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室颤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便会使患者生存率下降7%-10%。而在杭州,虽然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已逐步完善,但院前医疗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仍需12分30秒左右。 孙宝云表示,对急、危重症患者而言,有效的救治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公众、院前、院内。第一,发生紧急情况,患者是否具备自救、呼救能力或得到目击者的及时救助;第二,120专业急救人员是否反应迅速,提供高质量的救助,并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及时传达患者有关情况至医院;第三,院内能否尽快掌握患者情况,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后续专业救治。 “为让更多的重危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三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作为其中的第一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掌握急救知识,不管是对自身、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为AED立法的城市 特别加入“好人条款” 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用它救人 《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杭州也因此成为了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管理及使用的城市。 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在市卫健委指导下承担了该《办法》的起草工作。孙宝云介绍,多数人对使用AED救治心搏骤停患者抱有一定的顾虑,担心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可能会被追责,这也限制了AED的推广使用。为此,《办法》中特别加入“好人条款”,第十三条规定“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救助人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经数据分析发现,接受过专业急救技能培训的人员实施操作,抢救成功率更高。”孙宝云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