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杭州 每隔一段时间,在杭州市竞舟路农贸市场里,摊贩们都会遇到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勾着腰在水产区四处捡拾蟹脚、鱼骨头之类的厨余垃圾,还时不时地找摊贩们要一些鱼鳞。 起初,摊贩们都不知道,她想干什么... 直到有一天,老太太拿出一幅幅用鱼鳞、蟹脚和鸡骨头制作的工艺美术画,让摊贩们全体惊呆了! “我从来没想到过这些没有用的鱼鳞、蟹爪,还能用来做这么好看的画。”张先生卖了三十多年水产了,第一次见到这样精美的工艺画。 30年前吃鱼时灵感一现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老太太的名字叫高思佶,今年88岁,住在西湖区文新街道德加社区。1988年从教师职业退休后,高奶奶参加了杭州老干部大学工艺班,学习了工艺美术和纸艺、布艺,麦秆、绸塑等技艺,激发了创作灵感,陆续制作了不少作品,还获了很多奖。 大概是在1991年,高奶奶有一次吃鱼,发现它的肋骨很像菊花瓣,就顺手在桌上拼了一朵菊花,由此独创了第一幅鱼骨画壁挂。” 高奶奶是在海边长大的,从小就爱吃鱼,受到这次启发以后,凋谢的花,海边的贝壳,广告纸的边角,墙角的爬山虎藤,蟹脚、鱼鳞、鸡骨头等厨余垃圾,在高奶奶的工艺画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近30年时间里,高奶奶创作了鱼骨画“梅兰竹菊”四条屏5套,回归西溪大型鱼骨画2幅,20多幅其他主题的鱼骨画,还有布艺、麦秸秆等工艺美术作品百余幅,现在这些鱼骨画全部陈列社区和街道里。 别人扔掉的东西在她这儿都是宝 “擦亮眼睛,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美” 鱼骨画怎么做?在高奶奶看来,只要眼睛擦亮了,就会看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 找一块有竹子印花图案的透明纱布,用白纸剪一个圆月,贴在纱布上,把他们放在画框上,进行构图,再粘贴上上了色的蟹腿做竹子,用有自然色的蟹脚尖做竹叶,造成朦胧月色下一丛修竹婆娑起舞的意境,最后进行装裱,这就成了高奶奶最得意的作品——“竹影婆娑”工艺画壁挂。 高奶奶说,这些鱼鳞、鱼骨头、鸡骨头拿到以后,先要挑干净上面的肉末,再洗净、晾干。 在作画前,首先用这些原材料在画框上构图,放个两三天,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以后,最后一步再用乳胶粘贴,有些需要上色的材料,还要先用丙烯颜料上色。 这些年,高奶奶用鱼骨、蟹脚等厨余垃圾作出的“ 梅兰竹菊”、“空中较量”、“犹有花枝俏”、“睡莲”、“回归西溪”、“暗香醉扁舟”等作品,获得全国及省市多个奖项,在中国七艺节、中国民间艺人节中,杭州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等都点名要她的鱼骨画参展。 家人朋友的支持让她不断前进 参赛得来的奖金,她都捐了出去 采访中,高奶奶说,是家人和朋友们一次次的鼓励,激发了她的灵感和动力。 在有一次作鱼骨画的时候,需要一个蝴蝶,高奶奶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什么东西替代,过了几天后,一家人去青岛玩,小孙子在海边发现了一个张开的白色贝壳,说了一句“奶奶,这个很像你说的那个蝴蝶。”高奶奶顿时愁容化解。 还有一次,高奶奶想要用大龙虾的虾尾外壳做杜鹃花,但需要近百个这样的大龙虾虾尾外壳,普通家庭实在找不到那么多虾尾外壳。 高奶奶的一位在酒店里做厨师的朋友知道后,很快就在一次喜宴上,一次性为高奶奶收集到了20个大龙虾虾尾外壳。“老伴和我洗刷了8个小时,才完全洗刷干净。” 现在,高奶奶每年还会开展无数次大中小学的工艺美术讲座,受邀在各级老年大学、街道和社区,开班授课,文新街道还专门为她设立了工艺美术工作室。在杭州,高奶奶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理念,也渐渐地带给了其他人,引发人们遐思,得到美的享受。 而这些年参赛,高奶奶获得的数万元奖金,也全部都捐助给了特殊教育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