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社区已为300多名大学生发放250万奖励金 要让孩子的努力得到认可,在全社区形成尚学的风气 都市快报 下城北的华丰社区有个坚持了近30年的习惯:为考上大学的学子发红包。 从以前考上本科奖励8000元、考上大专奖励6000元,到现在最高奖励10000元,红包每年都没落下。 今年,华丰社区居委会委员宣飞飞算了一下,目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有3户人家,发出去三个红包总计28000元。 宣飞飞说:“每年年初,我们就开始准备当年的专项资金,多准备一点,希望辖区高考的孩子都能收到最大的红包。” 至今,该社区已为300多名大学生发放了250多万元的奖励金。 小俞姑娘说这是无形的激励 她决定拿这笔奖励买教辅书 今年高考,小俞考上了离家很近的浙江财经大学。8月下旬,她刚拿到录取通知书,便想起社区这一福利政策,于是主动联系社区,做了登记。 小俞说:“因为这个政策在社区实行了好几年,所以我们都是门儿清的。之前,看着学长学姐们考上心仪的大学,领到了社区的奖励,我也很羡慕,想着自己领到红包的那一天。感觉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吧。” 小俞的家长则觉得,这是女儿成年后拿到的第一份凭自己努力挣到的钱。他们打算把红包留给小俞,由她自行分配使用。 买什么呢?小俞说,她现在只想买一件东西:教辅书,剩下的钱存着再说。 “等10月份开学后,我就是大学生了,大学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阶段,不能考完高考就松懈了。” 在田里割稻的大人匆匆回家 脸上挂着汗水和自豪的笑 华丰社区是撤村建居的社区。 上个世纪90年代,借助杭州大发展的东风,华丰人依靠房屋出租和股金收入,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 虽然村里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但供孩子读大学,对部分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为了支持孩子们考大学,让后辈不因一村之富而懈怠,华丰村通过村民、股民大会,制定了奖学金政策,借这种形式,弘扬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风气。 现在的华丰社区党委邵副书记,当年是村里的财务。他说,政策实行第一年,高考成绩一放榜,村里负责落实政策的妇女主任就摸清了情况,叫小组长上门通知考生家。 “那时候都是农村房,整个村有12个组,组与组之间就隔着弄堂,村民往来十分密切。我们刚敲开第一家的门,左邻右舍马上就知道了这个政策。” 等拿到了证明材料,再隔几天就能发放红包了。这一天,村里的几位班子成员出动,上门发放奖励。有的人家会提前摆好宴席,喊村里的人来沾沾喜气;有的人家比较淡定,村里发奖的人已经到家了,大人们还在田里割稻。 “邻居一得到消息,立马跑去田里喊‘谁谁谁家爸妈,村里来人了,要给你们小孩发红包!’闻讯赶来的家长,还是一身下田的装备,脸上挂着汗,但一脸自豪骄傲的笑,让人印象非常深。” 在邵副书记看来,奖励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能鞭策勤学苦读的学子,让孩子的努力得到认可,并在全社区形成尚学的风气。 他记得村民说过一句朴实的话:“村里真好,还记挂我们小孩念书。”这句话刻在他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