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临近中午,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理疗室里,村民周红英正在做理疗,针灸推拿师肖剑锋一边按摩她的穴位,一边抬起她的手臂慢慢打圈。
“一年前,我的手都不能举过肩,连吃饭喝水都成问题。”周红英以前也去县城医院看过病,但因为交通十分不方便,治疗也断断续续,久病未愈的她,总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 “自从杭州医生来了之后,我都来这里看。这里的医生技术好、有耐心。”理疗结束后,周红英站起来挥动胳膊,“你看,我现在康复得差不多了,做家务已经没问题了。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医生,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利。” 2017年以来,拱墅来凤两地卫健部门积极打造“墅凤列车”协作品牌,把拱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好技术、好经验、好品牌送到来凤,使山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情“针”意切鼎力帮扶 支医专家扶起“瘫痪”的中医科 来凤县百福司镇中心卫生院二楼,是全新打造的中医理疗科,古色古香的雅致环境,仿佛走进了杭州老字号的中医堂。 很难想象,如今大受欢迎的中医理疗科,曾经一度面临“瘫痪”。“山里条件差,医院人才流失严重,去年初,唯一的中医师也考到州里去了,好在‘墅凤列车’快速接上了趟。”卫生院的院长田海平告诉记者。 为了改变来凤县的医疗环境,拱墅区卫健局精心选派涵盖中医、公共卫生、放射、护理、卫生监督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组团式”开展帮扶工作。他们不仅有丰富的一线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经验,更是专业领域“行家里手”,拱墅区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沈科利就是其中之一。去年4月,他来到百福司镇中心卫生院,带头开展病例分析,讨论研究治疗方案,主动示范针灸、浮针等疗法。 周边村民听说从杭州拱墅来了一位针灸医生,纷纷前来。家住新才沟村的张大爷肩膀疼痛二十余天,用药也未见好转。通过沈科利中医推拿、穴位针灸等治疗后,张大爷的疼痛明显缓解。 情“针”意切深耕来凤,沈科利收获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也带出了一批新徒弟。特效穴位就是肖剑锋从沈科利这里学到的真本领,“就拿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来说,以前需要用三四根针,现在用一根针就能达到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疼痛。” 如今,中医科不仅业务技能提升了,还产生了经济效益。田海平介绍,去年,中医科就诊近1000人次,中医业务从往年的20万元提升到了60多万元。 打造特色科室、建立培训体系 家门口就医有了更好保障 百福司镇荆竹堡中心卫生室里,42岁的张武明在这里一守就是十几年。 张武明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北京从医10多年,随着父母年迈,他回到荆竹堡村当了一名村医。 村子里有常住人口600余人,其中100多名老人,对疼痛理疗的需求很大。 疼痛科是张武明的专长,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前些年,张武明自费购买了两台红外线治疗仪等基础设备,但远远不够。 2019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拱墅区给卫生室添置了药品冷藏柜和冷激光治疗仪等,“特别是冷激光仪,是我这里最高级的设备,专治颈椎、腰椎等各类疼痛,镇痛的效果很好。” 荆竹堡中心卫生室疼痛科在当地已小有名气,而翔凤镇小河坪中心卫生室也有了新的起色。 小河坪中心卫生室里有五位女医师,被村民们称作“五朵金花”,卫生室覆盖周边两个村近1500名妇女,但在此前,卫生室的效益并不好,妇科甚至是空白,要看病只能坐车到县城的医院。 2019年,拱墅带着专家和设备来了——捐赠了臭氧治疗仪,建起了妇幼保健室,一些基础的妇科检查和治疗都慢慢开展起来了。 在帮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乡村卫生室“起死回生”——绿水镇老寨中心卫生室、翔凤镇小河坪中心卫生室、百福司镇荆竹堡中心卫生室和三胡乡六正村卫生室,分别打造成了儿科、妇科、疼痛科、皮肤科等基层学习基地,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来凤县有乡村医师256名,他们驻扎在大山里,缺乏系统的培训。2019年,拱墅区整合零零医科技有限公司和支医专技人才资源,推出了线上教学和线下培训项目,全面提升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 今年,来凤县的乡村医师培训第一期已经启动,一家投入约190万的新标准化中心卫生室也在建造中,未来拱墅区还会加大医疗帮扶的投入,“墅凤列车”将持续奔驰,为更多山里人带去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