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刘抗 文/摄 前天一早有读者爆料,天水巷那家巴比馒头店换老板了,原先那个长得像全智贤的女孩子走了。 400米不到的天水巷(因为附近有个胭脂新村,所以很多人也叫它胭脂巷),不长,巷子也不宽,充满了烟火气息,从东到西,开着各种口味的餐饮小吃,麻辣烫、兰州拉面、沙县小吃…… 巴比馒头店挨着沙县小吃,开在小巷东端,离杭报大楼很近,很多同事都光顾过小店。 我也常去买早餐。小店不大,二十来平方的一个小通铺,里边货架堆着蒸笼、面粉,门口处搭了台子,卖包子、茶叶蛋、煎饼、豆浆等。 以前经营包子店的是一对小夫妻,男的长得清秀,有点瘦,女的微胖,笑呵呵的给人亲和感,读者爆料说的胭脂巷全智贤就是说她。 我对小夫妻俩有印象,他们的生意很好,上午八九点还需要排队,客人多,生意忙,两个人围着屋子转圈,难免会拿错客人需要的某种口味包子。有一天,老板娘数落她老公,说的是方言,那声音我听得很舒服,在外读书工作的日子,大多数时间都说普通话,在报社楼下难得听到老家话,怪悦耳怪舒服的,一问果然是安徽老乡,他们是安庆怀宁人。 老板娘小汪,因为有读者打进热线说天水巷包子铺新来的小妹服务特别热情,2014年快报还以《馒头小妹》为题报道过她。前面开店的是她爸,后来把店转给了她和老公。小汪一来上班,顾客们对她的印象就很不错,态度好,声音好听,长得也漂亮,大家叫她“馒头小妹”。 “馒头小妹”小汪。本报资料照片 摄于2014年 2014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一天有人买包子回来说,馒头小妹长得像女主千颂伊,后来楼上不少人称她“胭脂巷全智贤”。 “馒头小妹”小汪。本报资料照片摄于2014年 小汪像不像全智贤,有人说“确实像”,也有些人说“哪里像”。我没见过馒头小妹年轻时的样子,看她过去的照片,甜甜的酒窝,确实有几分相像。 听说像全智贤的馒头小妹不开店回老家了,办公室热闹起来。 “哈哈,终于有人也说她长得像全智贤的了。”何老师到报社快20年,做记者也做编辑,采访赶时间就馒头包子填个肚子,做编辑值夜班也常常茶叶蛋当点心,天水巷哪家店卖什么,什么好吃,他门儿清。 “第一次见到馒头小妹有些年头了,那时她还年轻,长得水灵,我一眼看过去就觉着像全智贤,特别是侧颜、眉宇间,有点像,我盯着她看了好几秒。”那会儿电视剧正热播,全智贤在坊间人气很旺,“和她也没交流过,一般都是我说要两个肉包、菜包,那会儿还用现金,我给钱她找钱。” “我刚去买包子的时候,她还是小姑娘,后来眼看着肚子大起来,再后来有段时间没在了,过了几个月肚子又小了,看来孩子生了,人比原来胖了一圈。” 也有人说,馒头小妹胖了以后就不太像全智贤了。 编辑毛老师说他见证了馒头小妹从小姑娘到成为一个母亲和老板娘的变化,感觉她挺不容易的,和老公两人靠辛苦卖包子,买了一辆奥迪A4,又觉着很励志。 前天上午,我到包子铺,馒头小妹不见了,店铺名称、设施都还是原来那样,原先一对小年轻变成一对中年夫妻,现在的老板老板娘是小汪的表叔表婶。 “他俩周日下午开车回老家的,店铺和宿舍都转给我俩了。”表婶说。 一辆皖H车牌白色大众途观停在店门外车位上,表叔表婶也是周末开车来的杭州,来了就干活,包子铺一天也没停,马上开业,无缝对接。 表叔表婶的车停在店门外,他们住在附近,停车是包月的。 “这车子不错,听说小汪开了辆奥迪A4对吧。”我和表叔搭话。 “这车30多万,小汪那辆车也是30多万。”表叔笑着说,老家安徽怀宁江镇几乎都是做包子的,在江浙沪广东北京各处开店,都开上车子了,有些人家有好几辆。 表叔在一旁盯着手机,他在看视频监控,监控里是一座宅子院子外一角,有工人在施工,这是他家的房子,前两年新盖的,最近才装修,前后花了60多万,平时人不在家,家里会装监控,下午包子店不忙,他盯着监控看看施工。 小汪表叔手机上远程监控老家装修。 表叔表婶穿着都很朴素,表叔说:“我们都是干活的人,穿得齐整干活别扭。也只能说是条件慢慢好起来了。” 表叔老家,安徽省怀宁县江镇,一个人口3万多人的小镇子,地方名吃“江镇馒头”后来走向全国,全镇几乎一半人家都做包子,靠馒头、包子打天下,被中国粮油协会授予“中国面点师之乡”称号。 表叔1996年和刘会平一起到广西做包子生意,那年他18岁,刘会平比他大一岁。刘会平最开始是学做油漆工的,后来转行做包子馒头。 “那时候年轻,可也是真的累,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凌晨两三点又要起床,发面、和面。那时候穷,房子也租不起,就在店铺里,用水管冲冲地面,打个地铺,能美美地睡一觉是很奢侈的愿望……” 在广西待了一两年,刘会平1998年去了江苏上海,还是做包子。2003年他创立巴比馒头的品牌,开始招加盟商,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他混的好,老乡帮老乡亲戚带亲戚,表叔也就加盟了。统一配送馅料,比自己手工剁馅省事不少,包子也卖得比过去好。巴比馒头现在有2000多家加盟店,一年营收据说有10个亿。 “包子点心是小本生意,都是辛苦钱,一分一厘攒起来的。”表婶说每天凌晨2点起来和面发面揉面,包包子,天微微亮包子就要蒸起来,中午空一点,她和老公其中一个看店,另一个回家打个盹,晚上开到7点多关门。 表叔表婶在杭州做包子生意16年,在拱宸桥和下沙大学城都做过,他们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有疲劳感,这次搬到天水巷就是想换个环境,接触不一样的客人,有新鲜感。“包子生意不好做,身体上累点苦点都不算啥,主要是孩子丢在老家,有时候深夜醒来,想到孩子,就觉着亏欠她们多。” 表叔表婶两个女儿,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做餐饮的,一天也不得闲,前些年都是过年回家一次,没事不放假,这两年开车方便,家里有人情往来也会休息两天回家。” “做早点行业起早贪黑,很辛苦。”表婶说,小汪(馒头小妹)他们夫妻俩也是吃不消了,打算先休息一阵,接下来要转行,还是做餐饮,说是到萧山做锅贴。 我联系上馒头小妹小汪,她已经在老家,刚刚拔了牙,说话不方便,只能在手机上打字通过微信和我聊天。 上周末她和老公开车回老家的,店铺转给了表叔表婶,他们做包子很多年,转给他们她很放心。 “我在杭州开店快7年了,和天水巷的老主顾们都很熟悉,离开那里我真是舍不得,真的很感谢大家这些年对我生意的照顾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