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伯体温40摄氏度 送医时人已经没了意识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中暑症状 一定记住这三步 都市快报 最近两天,杭州的最高气温基本在36、37摄氏度上下徘徊。杭城各大医院急诊科室近段时间接诊的中暑病人多不多?昨天,记者向杭城各家医院了解了一圈。 60多岁大伯体温高达40摄氏度 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没有了意识 杭州人吴大伯(化名),今年60多岁。上周的某一天,他和老朋友约好一起聚聚。由于当天的气温不低,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并不怎么通风的房间里,再加上只有一台老旧的吊扇,降温的效果微乎其微,时间一长,难免让人有些闷热不适。吴大伯渐渐开始觉得喘不过气,整个人晕乎乎的。突然,他眼前一黑,整个人歪倒在地。身边的人见状,赶紧上前搀扶并拨打了急救电话。 “患者晕倒之后,先在附近的医院做了简单的处理,因为情况比较严重,又转送到了我们这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周文介绍,到达急诊时,吴大伯的体温高达40摄氏度,已经没有了意识。同时,多脏器出现衰竭,血压需要升压药才能维持。经过进一步检查,吴大伯被确诊为热射病。 周文提到,中暑可分为先兆、轻症、重症三类,热射病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 50%以上。 好在送医及时,经过物理降温、大量补液等对症治疗,张大伯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神志转清,总算挺了过来。 32岁工地打桩工重症中暑 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 “医生,快帮忙看看,他不知道怎么了,整个人都在抽搐。” 7月12日上午,32岁的王先生(化名)在工友的搀扶下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急诊室。接诊的急诊科陈乃云医生迅速查体,发现王先生血压偏低、心率偏高,意识清晰,体温正常。随后,陈医生马上安排了血常规、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等急诊常规检查。 “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患者是医院附近的打桩工,这段时间每天户外工作8个小时,劳动量比较大,天气热,出汗多,但水分补充不及时。”陈医生说,据王先生自己回忆,从前一天下午开始,他的双脚脚趾间歇性抽筋,不能自由伸展。12日早上,因为身体不舒服,早饭也没有吃,结果开工之后没多久,王先生的双手手指也开始抽搐并伴疼痛,几乎不能动弹。怕出意外,工友赶紧陪他到医院来。 检查报告陆续出来,提示王先生的多项指标都有异常,血气分析提示乳酸中毒,肾功能化验提示有急性肾功能损伤,同时磷酸激酶激增到1072U/L,高出最高范围值3倍多。 “一般缺氧、休克、长期抽搐的病人,乳酸值会偏高;另外患者肌酐飙升到280umol/L,尿量减少,出现了急性肾功能损伤;而磷酸激酶激增,则代表肌肉有被溶解和破坏。”综合病史和检查结果,陈医生考虑王先生为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一样,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陈医生随即予以输液、口服淡盐水等治疗措施,补充王先生缺失的水分,并密切关注他的肾功能变化。“王先生的一系列检查指标和热射病的指标很相似,尽管他的体温正常,神志清晰,我们还是把他留下来密切关注了一段时间。”陈医生表示。 想趁天晴把老房子翻修一下 180斤老公突然瘫在地上喊头晕 7月23日是杭州出梅以来的第三个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了36.7摄氏度。当天中午,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急诊一前一后来了两位中暑的市民。 50多岁杨师傅(化名)是第二位被送医院的,他手脚不听使唤被抬进了抢救室,血钾低到报警。 杨师傅的爱人说:“好不容易等到出梅了,我们就想把家里的老房子翻修一下,老杨算了好几笔账,想着叫小工的钱还不如自己干来得划算,就自己上了。第一天干了一天倒还好,那天下午正干着活儿呢,就开始瘫在地上说头晕,看东西眼花,衣服么全湿光了,他这180斤的人我是扶都扶不起来,还好邻居帮忙把他送了过来。” 经过紧急救治,杨师傅的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 身边如果有人中暑 一定记住以下三步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周文介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中暑可分为三类—— 首先,先兆中暑,有高温环境中的训练、劳动史;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其次是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早期循环功能紊乱;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大量出汗、脉搏细数、血压偏低;恶心、呕吐;肌肉酸痛;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还有重症中暑,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意识障碍;内环境紊乱,循环衰竭和器官功能损害。一旦出现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重症中暑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降温处理,很有可能会对多脏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受损后相应的功能就会缺失,很难治愈。如果患者晕倒后,周围无人及时发现,还有可能导致死亡。 周文提醒,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中暑,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帮助: 1.立即脱离热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全身衣物来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意识不清或出现昏迷,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 3.积极有效降温:(1)蒸发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向皮肤擦凉水/稀释的酒精,并持续扇风;(2)冰敷降温: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注意保护会阴部)、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 另外,现场处理时也要记得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至就近的有经验的医院进行后续处理,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效持续的降温。 高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婴幼儿、老人、户外工作者等中暑易感人群不要掉以轻心 昨天在采访中,多家医院表示,由于今年梅雨持续时间久,出梅时间较之往年有所推迟,真正的高温天来得晚了,因此中暑病人也出现得比往年要迟。跟往年同期相比,目前为止,今年医院接诊的中暑病人并不算多。 不过,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虽然本周二、三的最高气温可能不会超过36摄氏度,但从周四开始,连续的高温天气将至少持续到8月中旬。周文副主任表示,婴幼儿与儿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者,特殊病人(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等均属于中暑易感人群,在接下来的高温天里不要掉以轻心,需更加注意预防中暑。 关于如何预防中暑,周文副主任给出了以下建议: 1.及时补充水分与矿物质。在常温下,健康人每天摄水量应在2000—2500毫升,若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中劳动或运动,建议每小时补足500-1000ml的水或运动饮料,但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饮用酒精与糖分过高的饮料,可能会导致更多体液丢失; 2.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出门,建议在早晨或傍晚出行,且在阴凉处进行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可以穿着宽松、透气、浅色服装,做好防晒工作; 3.大运动量活动要有热适应过程。在高温的环境中工作或运动时,建议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便于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的环境。其间,若感觉心跳加速、胸闷憋气等不适,尤其出现头晕、意识模糊、体虚,甚至晕倒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就近寻找凉爽通风的背阴处休息。 4.注意饮食和休息。夏季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夜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避免引发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