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援青十年 不一样的德令哈——“对口帮扶西部行”采访活动走进德令哈
2020-08-03 06:37:49杭州网


东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牧场。 记者 司春华 摄


杭州日报讯 一边是杏花烟雨的秀色江南,一边是遥望玉门的塞外孤城,相距千里的浙江杭州与青海德令哈,因东西部对口支援而结缘。

当杭州资金、人才、技术、理念与德令哈的奋斗、进取、坚韧汇聚到一起时,人们目力所及的是迸发的能量、惊人的变迁,东西部正携手并进,乘风破浪。

今年,是浙江援青第十年。我们走进柴达木盆地,走进德令哈这座当年由9户垦戍人家起步的戈壁小城,我们读到了东西部对口援建的奋斗故事,读到了祖国波澜壮阔的脱贫历程。

金原村:“空壳村”里开“新花”

7月27日,德令哈市柯鲁柯镇金原村。穿过风吹尘飞的满地沙砾,花卉种植温室大棚里的情景令人眼前一亮。风铃花紫粉相间、灿烂绽放;矮牵牛摇曳生姿、长势喜人。

七彩鲜花映衬着金原村主任王玉云的满脸笑容。这些花是王玉云“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带领大家费了许多心思种出来的,也是整个金原村村民的聚宝盆。不久后,它们将被摆到德令哈市的大街上,妆点整个城市。

金原村与花结缘,说来话长——

2017年夏天,王玉云给赚钱无门的村民们拉来了一点小活计:把从西宁买来的草花摆放在德令哈市的大街小巷。弯腰摆花时,他们起心动念:这些花从西宁拉来,肯定贼贵。而整个德令哈地区还没有一家种花的!“既然有那么大的市场,金原村为啥不试试?”

种花,在杭州几乎人人都会的活,在德令哈并非易事。气候寒冷、土质碱化、雨水稀少,花卉的成活很是“费劲”。

种花,在金原村更非易事。2018年前,金原村被称为“空壳村”,意思是村集体账户上一分钱也没有。购买花苗、改善土质、规模种植,钱从哪里来?

此时,浙江援青资金成为“及时雨”:2018年,金原村争取到援青资金共90万元,搭起了135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2019年又争取到援青资金50万元,对原有的蔬菜大棚进行改造。

如今,金原村的花生意越做越大,德令哈市的鲜花订单都被金原村“包圆”。

仅去年一年,他们就种出了10多种花卉共35万盆,不但村集体增加了5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们也搭上了致富顺风车。

横穿市区的巴音河上,一号桥头,村民王新花正在摆放盆花。她丈夫在外地打工,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以前只能靠种小麦、摘枸杞过日子,一年也就几千元收入。自从开始种花,一个月就有3000元的收入,“我喜欢种花啊,钱赚了,孩子也照顾到了。去年家里盖了新房,还添置了冰箱。”王新花说。

看着王新花们的满足和期盼,王玉云的信心就更足了:“之前花苗是外地拉来的,贵。现在,我们打算自己培育。”金原村渴望更专业的技术支持。

浙江援青指挥部副指挥长、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长范丹,闻讯与他约定:牵线搭桥,邀请杭州花卉专家来当育苗种花师傅。

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才有根基。顺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产业发展这一脉络,金原村走进了一个“金色的世界”,而“德令哈”正是蒙语中的“金色世界”。

东升村:富了村民带动周边

德令哈尕海镇东升村,东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牧场里,远处天高云淡,四周空气里混杂着牛粪和草料的酸腐味。

冶尕西木和妻子正在给牦牛撒料。玉米秆子被一铲铲撒到石槽里。牦牛们挤挤挨挨地探头吃草。两个孩子就在牦牛群边玩耍。

冶尕西木是隔壁富康村人,两口子在东升村的合作社干活,一个月能拿到6000元的收入。撒完料,一家四口挤在一辆三轮摩托车上,欢奔着回家去,留给我们的是四张笑脸。

就在“东康”牧场周边, 20多户跟着养殖牦牛的农家,也都在忙碌着、期盼着。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东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东升村委会主任马海比布感慨万千。

“我们现在养的这种牦牛,四川人特别喜欢,销路不愁。但2013年合作社最初养的柴达木福牛,虽然口味接近日本神户牛肉,当地人却不领情,合作社差点破产。”

“如果没有浙江援青指挥部的支持,像我们这种小型产业的村集体很难熬过来。”马海比布说,七年中,他共争取到了援青资金174万元,再加上“牦牛贷”等的支持,合作社不仅缓过气来,还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就拿今年来说,合作社牦牛的出栏量已经达到1500多头,每一头能卖11000多元!

脱贫攻坚奔小康,一个都不能落下。东升村,这个2010年以前连村两委都建不起来的省级困难村,如今不仅本村贫困户顺利脱了贫,还像领头羊一样带动周边发展——从2016年起每年为全市243户贫困户分红7.4万元,2018年为东升村和富康村村集体经济分红9.25万元,2019年为东升村、富康村和富源村417户农民分红40多万,实现了反哺社会。

牦牛养成功了,马海比布没有停步,他要带领村民们走更宽的路。他们用100万元援青资金在市区开出了一家名叫“东升源”的餐厅,售卖的都是农民自己养的牛、羊、鸡、蔬菜等原生态的特色产品。东升村从“一产”一脚跨到了“三产”。东升村的发展计划单已经写满:扩大生产,2021年牦牛出栏量达到4000头;打响特色产品品牌,以“东升源”餐厅为平台,发展电商。

站在牛圈旁,今天的马海比布无论是穿着还是神态,都活脱脱一个扎实苦干的乡村干部。但十多年前,这位从兰州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大学生,这位在郑州开过五家拉面连锁店的小老板,他的年收入曾达到四五十万元。我们几次追问他为什么能放弃个人的高收入守在村里,他的回答十分朴实:

“全国人民给力,各级领导给力,浙江援青指挥部给力,我们不能不给力。援青给了我们资金,更给了我们信心。”正是越来越好的生活,让无数个马海比布看到了希望,他们牢牢扎根在脱贫一线。

援青援出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就如巴音河清澈之水绵绵不断。

指挥部:小手也要拉大车

十年援青,花开高原,硕果颇丰。

自2010年至今,浙江援青共实施改善条件、教育就业、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人才智力、基层组织建设和交流交往交融等七大类60余个项目。其中,围绕枸杞、牦牛、大棚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德令哈市的支柱农牧产业,优选精选一批带动性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累计发放农牧业产业化援助资金2765余万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84个,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致富。此外,杭州市社会各界也共计捐赠约4900万元,助力德令哈市率先两年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扶贫更要扶智,“输血”更需“造血”。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造血”形成的“再生能力”,往往能迸发出更强的力量。

从扶贫到保脱贫再到乡村振兴,资金的“放大”,才能撑得起更高水平的投入和需求。“援青的资金毕竟有限,怎样才能让援青资金起到放大作用,用‘小手拉大车’?”这是范丹大半年来考虑最多的事。

“资金拨付合作社,能够在短时期内发挥脱贫作用,但可持续致富的绩效不一定能体现得特别好。下一步,我们想借鉴产业引导基金等模式,经过农牧扶贫局和专家们评审过的项目可以资产或者股权作抵押,约定期限低成本或者无成本使用援青资金做强村集体经济。这样,让有限的援青资金成为‘长流不息的养鱼之水’,鱼肥了就能走了,我们再养下一拨。”范丹说。

除了资金注入,抓机制、筑平台、做活动,高层联手、民间携手,浙江援青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活力,培育了德令哈良好的内生发展动力。

十年,从花卉到牧场,从生态畜牧业到浙江产业园,从“空白村”到风情镇,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处处可见“浙江援青”的身影,德令哈不再是海子笔下那座荒凉的边陲小城。结缘杭州的德令哈,着眼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理念彼此呼应,凝聚起民众的精气神,这里写满了携手、努力和奋进的幸福故事。

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在德令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姚丽萍 丁雄英 郑晖    编辑:陈东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8月3日14:00起至4日8:00,杭深
遇到此类“ ETC已过期”短信注意  一
杭州最后一辆双层巴士8月8日“退役” 杭
先试点、后推广——杭州“加装电梯意愿调查
杭州8月仅两宗宅地出让 精装限价最高27
惊魂30秒  17层楼顶杭州民警救回一轻
八月起 杭州图书馆开放时间延长到晚间八点
干部疑出轨家暴并在妻子死后失联 官方介入
涉案90余万元!1克冰毒牵出跨国贩毒案
23年后他告了那女孩

杭州影像


新的跨江大桥正在抓...

高温继续!台风消息...

高温高空 保电力

不惧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