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武汉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数,在持续了半个多月的高位徘徊后,这两天终于有了明显下降,24日降至56人,昨天25日降至42人,这也是2月5日以来首次单日死亡病例数降至50人以下。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另一个好消息是,最近几天武汉的危重症病例数也在明显下降。重症、危重症病例数从2月22日的7468例、2087例,降至25日的6173例、1182例。 制图/李前芳 昨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进入2月以来,武汉现有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从2月11日的最高点31.6%波动下降至2月24日的22.0%,最近3天下降趋势明显。 从一定程度上看,举全国医护人员之力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开始显现明显效果。 从大年初一的最早“逆行”至今,浙江已累计向湖北派出14批医护人员,援鄂医疗军团已达2008人。 浙江医疗天团在湖北、武汉前线情况怎么样?快报记者连线浙大一院、浙大二院、浙大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援鄂专家,请他们讲讲一线救治详情。 浙大一院 把浙一诊疗经验应用于武汉 64张床位满床运行 已有4位患者治愈出院 2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住院部7楼,迎来了一群“自带武器”的浙江医生。 他们安装调试设备、按照院感防控要求改造病房,不到一天时间,火速完成病房改造,正式接收病人。 截至昨天,由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河带队的浙大一院141人驰援武汉医疗队,已在这里工作了11天,64张病床,一直是满床状态。 “我们收治的64名患者,60%都是重型、危重型。”黄河院长介绍,“随着工作流程的梳理和不断调整,医护团队之间合作越来越顺畅,我们给予重型危重型病人更好的管理和救护。” 2月22日,对于浙大一院援汉医疗队来说,是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接管的病区,有四名病人治愈出院。同时,这也是协和肿瘤中心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以来的首批出院患者。 “四位患者均为武汉人,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29岁,均为2月15日入院,是浙大一院整建制接管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区后收治的第一批病人。住院时长为7天。四位患者中有伴有基础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也有伴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经过我们团队的治疗,治愈出院。他们的康复出院,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和力量。” 黄河院长介绍,此次浙大一院141人医疗队驰援武汉,除了携带ECMO、无创、有创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更是把浙大一院在诊治新冠肺炎上的治疗经验带到了武汉。 “我们每天晚上工作例会后,紧接着的就是10人专家组进行会诊讨论,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病情分析。杭州总部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碰到疑难病例,我们会连线杭州,和本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武汉的患者制定最好的诊疗方案。” 黄河院长谈到,在团队的精心治疗和照护下,目前病区患者病情都比较稳定,很快又会有患者陆续治愈出院。“目前,我们接管的病房,有95%的病人喝上了我们从浙江带过来的中药。一些危重型患者在我们的治疗下,已经转成重型、普通型,病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浙江经验在武汉得到了比较好的临床应用。我们这次来武汉,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情稳住,尽量不要使他们发展到需要有创通气的阶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挽救更多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