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作为一款“国民级”App,微信又“摊上事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微信发照片时如选择“发送原图”,有可能会泄露拍摄定位,危及用户隐私。随后,该消息得到了相关专家的确认,微博上人民日报等大V也纷纷转发,很快把这个话题推上了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腾讯微信团队反应迅速,很快官宣告诉大家“不要慌”。根据其“辟谣”表示,朋友圈的照片都是系统自动压缩过的,并不带位置信息;并称如果用户对于隐私仍有担忧,可以避免发原图,或者关闭定位。当然还有一招绝杀,即P图再发。 实际上,这不是微信第一次因为发图泄露信息而被推上风口浪尖。早在2017年就有用户发出过同样质疑,微信方面曾专门做过解释,称任何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都含有Exif参数,可以调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在照片中记录下位置、时间等信息。当用户把原始图片发送给其他人时,所附带的信息也一并发出去了。所以无论是用微信,还是短信、邮件,抑或是其他传输工具,都是如此。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锅微信不背。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了“有图有真相”,但随着智能手机记录和留存功能越来越强大、和人们生活黏性越来越高,照片背后附着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让我们不禁在发图时总是有一丝担忧。正如一网友所言:不发原图看不清,发原图就会泄露位置,咋整?难道“有图有真相”的另一面,是要以让渡个人信息为代价吗? “老调重弹”却再上热搜,显示出大众对隐私保护的高度敏感性。而微信官方看似无奈的“再说一遍”,实际上另一方面也表示这两年当中,对于消除大众的担忧,这个被广泛运用的平台,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进。 作为技术的掌握者、运用者和服务者,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通讯软件,对保护用户信息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厂商来说,图片信息的留存是否经过用户同意,用户是否可以自主选择关闭?对平台来说,用户发送原图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是否进行了提醒,是否可以考虑进行技术加密,保障用户的社交安全? 互联网时代的隐私安全保护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诚然,用户自身需增强防范意识,建立第一道防火墙,但设备生产商和应用的开发者、运营商是绝对的责任方,不能遇事只想“甩锅”,应自觉承担起“屏障功能”和“卫士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