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2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陈薇)这两天,家住杭州上城区清波街道的市民张阿姨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家附近的面馆点了一碗大排面,付款时发现,以往14元一碗的价格,现在涨了1元钱。同样,价目牌上肉丝炒粉、排骨面等与猪肉相关的餐品价格都涨了。“最近猪肉涨价厉害,成本不太扛得住了。”面店老板感慨道。 根据商务部监测, 8月19日至25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3%,其中猪肉价格达到每公斤31.77元,上涨8.8%,创历史新高。 肉价涨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都有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一番实地采访。 相比于蔬菜摊位前的客流量,猪肉摊前买肉的顾客显得有点“冷清”。见习记者 陈薇 摄 菜场肉价愁了“马大嫂” 红烧肉改两周吃一次 “这个肉现在多少钱一斤?”在下城区的中江农贸市场猪肉摊位前,市民杨大叔在问完猪肉价格后,摇了摇头便走开了。 上午10时,在正值买菜的时间点,相比于蔬菜摊位前的客流量,猪肉摊前买肉的顾客显得有点“冷清”。 普通的五花肉23元一斤,里脊肉28元一斤,猪蹄20元一斤,而排骨一斤甚至突破30大关,每斤在28元至35元不等……记者在肉类摊位前逛了一圈发现,猪肉供应虽基本稳定,但价格比往年同期高出不少。 记者随机在一家肉摊前蹲点观察发现,五分钟时间内,共四名顾客在一猪肉摊前询价,其中有两名顾客完成购买,一名顾客问完价格就离开了,另一名顾客在该摊位前犹豫了一会转身去了其他摊位。 “买点大棒骨回去炖汤,年前不到10元一斤的,过完年就一直在涨,这两周价格提升得更快,今天都涨到19元一斤了,差不多翻了一番。” 刚刚付完钱的市民李奶奶忍不住感叹,“以前毛便宜的,现在价格涨了,猪肉总还是要吃,就少吃点。” 另一名在挑选瘦肉的胡女士也直呼“吃不起”。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每周至少做一次红烧肉,现在改成差不多两周一次,“小外孙要吃馄饨没办法,就过来买点瘦肉做馅料,‘菜篮子’快要拎不住了。” 绍兴安昌腊肠。记者 王志成 摄 生鲜肉贩拿货靠“抢” 肉制品商家利润缩水 对于这一情况,菜市场里的猪肉摊主们表示也很无奈。 “我们现在去批发市场进货都是靠‘抢’的。”中江农贸市场里一位姓张的摊主直言,现在猪源紧张,晚上收摊吃完饭,在23时左右就要赶到良渚勾庄进货。如果去得晚了,还有拿不到货的可能。 “现在进货一天一个价,前面每天都是几毛几毛地涨,26号直接就涨了一块一。”另一家猪肉摊主也倒起了苦水,由于猪肉进货价格的上涨,零售价不得不跟着提高,买肉的顾客减少,这样就直接影响到猪肉的销量。“此前一天能卖掉两头猪,大约在300多斤,现在卖一头半都够呛,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猪肉涨价,不仅让菜市场的摊贩们犯难,下游肉制品的企业也发愁。远近闻名的绍兴安昌香肠就是其中之一。 安昌胡昌坊香肠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老胡制作腊肠已有20多年,每年的销售量在20多吨左右。 据老胡介绍,为了保证腊肠的品质,每年12月份开始,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时候集中生产腊肠,卖完即止。原料成本上升,直接波及腊肠零售价格。 “现在这个肉价,做腊肠卖怎么吃得消。” 老胡说,加价太多,消费者接受程度低,只能适当提点价。“预计今年腊肠批发价格至少上涨六至七元,利润空间远没有去年大。” 市民在菜市场购买猪肉。见习记者 陈薇 摄 非洲猪瘟系涨价主因 浙江强化肉源质量监管 猪肉价高为哪般?中江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叶文杰告诉记者,由于上半年多地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威胁,出现区域性的生猪清场,在清场过后,这些地方的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导致猪价一路走高。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7月存栏数据也显示,400个监测县能繁母猪存栏环降8.9%、同降31.9%,生猪存栏环降9.4%、同降32.2%,降幅再创历史新高,所以导致生猪供应量也在减少。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的五大措施。具体包括:一是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三是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四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猪肉供应,增加地方猪肉储备。 而早在6月底,浙江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通过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发展生猪绿色养殖、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全面提升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全面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切实抓好冻猪肉储备、强化产销对接和冷链体系建设、落实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共八项措施,以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