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三月,春意尚浅。处州城北的白云山道上,高大的油桐绿意拂面。蓦然想起秦观被贬处州时所作词《好事近·梦中作》:“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城春色。” 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自公元589年建置,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水有瓯江,山有栝苍、洞宫、仙霞,山水灵气会聚。 历史上,谢灵运、李白、王维、杜甫、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秦观、陆游、范成大、汤显祖、袁枚……多少文人墨客,都曾与处州以文字结缘,留下名篇佳作,成为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遗产。 而其中,秦观的文字“落珠玑于满纸”。 绍圣元年(1094),时年46岁的秦观被谪贬至处州。秦观的才学虽深获苏轼、王安石推誉,却大器晚成,屡考屡败,直到37岁才考中进士。39岁时,得苏轼引荐为太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因才能出众,颇受宋哲宗赞赏,常赏赐他砚墨器币等财物,一时间冠盖堂堂,春风得意。 那几年里,秦观“驱风雨于挥毫”,正欲施展抱负之际,却在“元祐党争”之中受到牵连。被贬处州后,秦观写下“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 公务之余,秦观常在处州府城西南隅的万象山南园里,俯瞰碧水东流的瓯江。半个多世纪后,范成大到处州任太守,建莺花亭于南园“以记少游旧事”。陆游过处州时,慕名前往拜谒,吟有“故应留于行人恨,不见秦郎半醉时”。 少时,我读书的学校就在瓯江北畔的万象山脚。曦光轻薄,夕阳酡染,我常会趁着上学前、放学后,独自在城门外的溪岸流连一段时光,想那秦观也曾徜徉于这片溪滩,与我一样,长久地凝望过这条江水,仿似亲见他立于碧流东逝的瓯江之侧,看淡霭残烟中,暮野四合。对照着《千秋岁》中的字字句句,皆是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对这些文字便倍感亲切,又因着这妙辞丽章,再看眼前自小看惯的郊野景象,竟也多了一层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柔光。 1096年,秦观在处州的最后一年,写下了《好事近·梦中作》。较之《千秋岁》,这阕词的色调转为爽朗明亮。许是渐已习惯了南荒生活,许是处州的水土温润养人,同样是写春景的词,对比“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明显能感觉到“花动一城春色”的生机。 我曾以为婉约派词人秦观抒发的只是淡淡闲愁。“漠漠轻寒上小楼”“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只看文字,觉得此人愁也愁得如此曼妙悠然。惟当略经世事之后,再次身处词人当年所处之地,顾念词人当时之境,才有了更多感悟。 人常感叹生之艰辛,秦观却不忘以手中之笔细腻记录世间种种美好。山水、云烟、日月、亭台……寄情于景,抚慰了自己,也芳润了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 如今,退去春寒的城郭已焕然一新,南园与莺花亭业已重建,瓯江水也依旧温柔地环抱着小小的处州城。那些写于这座城池的文字密码,如一朵朵永不凋谢的春花,盛放在瓯江山水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