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管理一座城市有多难。玩过《江南百景图》(一款模拟管理类的手游)的都知道,当摊贩设置过多,城市就容易乱。 可纵观宋朝城市发展,可以发现宋朝社会商业发达,在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各种各样的摊贩,无论是桥头,还是城墙边、街道旁,剃头的、卖菜的、叫卖各种小吃的,应有尽有。 特别是代表半部杭州史的清河坊,在南宋时,也是老字号齐聚,分外热闹。 面对这样的热闹,管理者们都是如何管理城市的呢? 那就是依靠“数字”,“数”犹如一根纽带,一头管理着南宋的清河坊,一头连接着如今的新御街。 宋代管理:竖“表木”划红线 宋朝的城市管理其实相当人性化。 在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坊市内从事交易活动。坊市闭门以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受到被打20鞭子的处罚。 到了宋朝,由于商业活动增加,城市布局已打破了唐代坊市界限,城镇和乡村集市均可随处摆摊开店,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宋乾德三年,宋太祖就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从此城市小贩更加活跃,“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宋代的城市管理者同样会遭遇今天相同的问题:商贩侵街,影响市容交通。 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者,上以劳扰不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街道两旁适当距离,竖立“表木”,作为禁止侵街占道的红线。 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侵出红线就要受罚。《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两头就立有4根“表木”,桥上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表木”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这样,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又不至于妨碍公共交通。 这就是宋代的“数字”管理。用一根根表木,划出红线数,不仅大力发展了宋代的城市商业,也成就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热闹市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