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直接有效的脱贫途径。劳务协作在脱贫攻坚战中是一场艰苦的战役,但也是一场收获颇丰的战役。 面对疫情阻碍,杭州包专车包专列,开展云上招聘会;面对就业能力不足问题,杭州开培训班,培养致富带头人。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就业岗位,孵化创业项目,对接职业教育……杭州为两州的劳务发展吹起了春风。 据统计,2019年杭州在两州当地举办专场招聘会近百场,组织近千家(次)杭州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扶贫岗位累计6.7万个。帮助两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到浙江省就业7913人。通过引导浙商企业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开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超两万人。小康路上,两州在杭州的就业桥梁上,插上了脱贫的翅膀。 点对点护航劳务恢复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杭州市的技工学校陆续复学复课。为安全护航学生复课,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恩施火车站和恩施州人社局的共同努力,包专列,设置专门候车厅,一一做好核酸检测。最终,5月20日上午,恩施州在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就读的153名贫困学生乘坐上了D658动车统一返杭。 据介绍,就读杭州技师学院,不仅极大地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是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建立了从校园到职场的“直通车”,让贫困学生通过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即能实现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阻断了贫困的代际间传递。 杭州对口帮扶的劳务协作,有力量更有温度。通过实施精准就业招聘、驻杭劳务联络站推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等有力举措,确保了全年新增对口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杭就业1000人以上。 专属定制岗位 实现精准扶贫 “自从生了孩子,20多年没工作了,这次离家这么远,希望能学到技能赚到钱!”46岁的赵翠梅从湖北恩施建始县来到杭州,育婴培训班的教材和教学安排发到手不久,她已经预习了十多页。数字经济是杭州的“柱”和“梁”,在杭州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背景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背景下,也孕育着更多的劳务用工机会。杭州组织了“恩施月嫂”“花都美容”“施秉绣娘”“吉利成蝶班”“宇视启航班”等订单式培训,打造“招工、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新模式,提升培训就业率。滨江区在黔东南州丹寨职校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室”,首批“宇视培训班”学生52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45名,实训结束到宇视科技公司实习半年以上,期满后留在企业就业。 为了实现杭黔劳务协作“出得来、做得好、留得住”这个目标,杭州为从江人民“独家定制”了就业岗位。杭州萧山针对从江籍在萧务工人员分布情况分析研究,发现在浙江北极品水产有限公司从事剥虾的从江籍务工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就业稳定性很强。通过调研,“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后勤服务”三大优势成为吸引从江籍务工人员稳定就业的重要保障,经过对接,企业将在今年为从江籍务工人员提供 200 个就业岗位。杭州市通过“浙籍企业、帮扶项目、扶贫车间工厂、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创业工坊”五位一体的就近就业体系,建设妈妈制造、舞水云台、千匠百艺、民合服饰等创就业扶贫工厂、车间、工坊70个。截至2019年就已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10582人,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让黔东南州的非遗技艺和民族工艺有了展示平台。 除传统培训之外,杭州与对口地区共同推进“教育+就业”精准扶贫模式,2018年招收了178名恩施籍建档立卡贫困生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轻工技师学院就读,2019年至2020年,杭州市每年再招收200名恩施籍建档立卡贫困生到两所技师学院就读,并且给予每位学生每年1万元生活补助,并向20名优秀贫困学生颁发“浙金奖学金”,激励恩施学子立志成才、技能脱贫。 扶贫创客引领脱贫潮流 一天时间凑齐七吨恩施富硒土豆,这是刻在建始“黄四姐”谭贤静创业历史上的里程碑记录。谭贤静开餐馆出身,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谭贤静成为湖北省第一位参加这个培训的新农人。专业培训后,“黄四姐”一路走红,成为特色创业者。 在杭州与两州的对口帮扶中,杭州市还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脱贫。打造一大平台,支持对口地区在杭建立恩施“1+8”、黔东南“1+16”劳务协作工作站,形成“总站+分站+企业+联络员”劳务协作工作体系。杭州还与恩施州建立了双创共建示范基地,举办杭州市·恩施州东西部扶贫创新创业培训班。此外,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促进会与黔东南州雷山县签订了创业帮扶协议,启动“涌泉计划”雷山企业服务工程,2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与雷山脚尧茶业、雷山万城生态农业等20家当地企业一对一结对,助力当地企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