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下月初全面完工 今年的修缮道路总量将达150条(段) 杭州日报讯 这几天,走在中山中路的人行道上,来往的行人或许已发现,脚底下的人行道板仿佛开启了“美颜”效果,不仅每块道板间的缝隙均匀细致,而且踩在上面稳稳当当,下雨天被“水老鼠”溅湿裤脚的情况不复存在。 记者昨天从市城管局市政中心了解到,近日,全市第三批城市道路集中修缮工作已开启,共涉及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风景区和滨江区共7个城区的60条(段)道路,总修缮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预计将于今年10月初完成。 消灭“水老鼠” 试用新型混凝土 中山中路是杭城极具历史底蕴的商业街道,多年来,一直车水马龙、繁华兴旺,不断穿梭的车辆造成了道路沉降、破损、松动等病害。上城市政部门计划利用这次集中养护修缮时机,对平海路至西湖大道,全长约1330米的道路,进行彻底养护,解决道路下沉、零星破损和“水老鼠”等问题。 中山中路上的石质人行道板为整条街道增添了别具一格的古朴风味,但也给了道路修缮整治工作一记“下马威”。杭州路通公司养护部副经理葛观足介绍说:“如果是沥青道路,可以用机器设备,但中山中路的石质道板必须依靠纯人工修缮,一块道板约有14厘米厚,至少要4个人才能抬起来。” 为了使养护修缮后的道路更自然美观,且黏合效果更好,这次修缮采用了一种新型高标号大塌落度混凝土,面板铺设也用了高标号砂浆,这种材料与之前的普通水泥相比,凝固速度更快。葛观足说,“这种高标号大塌落度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十分适合中山中路体积较大的石质道板。” 缩小施工点位 确保车辆正常通行 “专业路长将这条路破损较多的点位进行了汇总。”市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前期排查结果、专业人员采集数据和城管系统数据分析,市政部门拟定了一套“中山中路铺装养护修缮方案”。前期制定出60多个修缮点位,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集中整修的面积从预估的6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 由于路面砌块维修好以后还需要两到三天的封闭保养时间,这对车流量较大的单行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市政中心与上城区交警大队进行对接,保留一侧的道路,方便车辆通行。“施工范围控制在四五米,白天修好一个点位,就立即进行养护,确保尽快恢复车辆通行。” 据了解,第三批道路修缮与以往相比,增添了5类优势。除了在中山中路修缮工程中使用到的高强度人行道黏合材料先进技术、“五长联动”工作机制外,杭州市城管局自加压力,将集中修缮道路目标设为60条(段),加上今年已经完成的两批集中修缮工作,今年的修缮道路总量将达到150条(段),比2019年增加了25条(段),是近三年集中养护修缮工作数量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