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边的普法阵地 提供“菜单式”清单,可以直播点播 近半个月来,杭州市拱墅区所有社区“微法庭”陆续开展了一场同主题活动:组织居民、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等,观看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录播视频。 为什么选择这个案子?拱墅法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物业纠纷在服务业矛盾纠纷中的占比也随之上升。据统计,今年以来,先后有200余起与物业纠纷相关的矛盾纠纷起诉到拱墅法院。“其中大部分是物业欠费问题。一方面,业主抱怨物业公司服务不好,拒交物业费;另一方面,物业公司收不上物业费,不能给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拱墅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章幼戎介绍。 为了有效地将这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更好地修复社会关系,今年4月,拱墅法院联合区住建局在区物业协调中心设立物业“微法庭”,将辖区范围内受理的相关案件委托其进行诉前调解。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微法庭”共接收243件案件,调解成功147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 要治标,更要治本。在章幼戎看来,调解只是就事论事,想要真正把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源头,还是要让更多的人以此为镜,而“微法庭”就是扩大普法覆盖面的有效渠道。“一来我们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让当事人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二来社区也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观看时间、人群、规模等。”拱墅法院立案庭庭长陆玮说。 随时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居)民家门口,是“微法庭”的一大特色。据了解,杭州各级法院通过“微法庭”,可以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土地承包、职务犯罪、酒驾、保健品诈骗等类型的案件庭审直播和点播,并做成“菜单式”清单,由各村社、行业协会自主选择并组织村(居)民观看。 除了自主选择案件,这种灵活方便、生动形象的普法方式,还能有针对性地面向特定人群。5月27日,临安法院昌化法庭公开审理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当天同一时间,河桥镇11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各村的“微法庭”观看了庭审直播。 其实,这起纠纷早在原告起诉之前,该镇河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就进行了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为何又诉至法院呢?原来,因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中,部分约定条款不够明确,从而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庭审中,法官把存在的争议点一一指出来,并给出专业解释。 “太有用了。”庭审结束后,人民调解员纷纷表示,要以法庭审理案件的严谨标准来做好日常的调解工作,并不断鞭策自己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上城法院通过“微法庭”,组织高校大学生、上城区6个街道50多个社区的群众、近10多万名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等,在线观看了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首例涉防疫物资诈骗刑事案;为在“6·5”世界环境日进一步向公众传导环保理念,建德法院依托“微法庭”,对公开庭审王某某等11人污染环境一案进行直播…… 此外,“微法庭”还可将某村或社区范围内的失信被执行人员予以公布,实现精准曝光,强化失信曝光效果。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微法庭”已通过组织在线观看庭审直播和警示教育片、了解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等方式,进行法治教育355场,受众15万余人次。 “作为法院参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有效抓手,‘微法庭’通过‘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建立完善线上线下解纷渠道,既能助力‘枫桥经验’由传统方式向智慧方式升级,也能助推法院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杭州中院院长斯金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