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大家清点好设备,漏拿了可就要白跑一趟了!”8月24日上午,位于杭州滨江区的杭州万事利漂染有限公司园区内,许燕冰招呼着同事把车上的设备往下搬,不到1分钟,地上就堆起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箱子。当天,他们要在厂区完成废气监测。 许燕冰是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站)监督室的副主任,1984年出生的他一毕业就进入到监测员的行列,这份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管天管地管空气。由他们监测出来的数据不仅是其他部门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地区环境好坏的直观反映。因此,监测站的工作对守护碧水蓝天尤为重要。 夏季是各种废气排放容易超标、臭气扰民投诉增加尤为明显的季节,也是许燕冰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这个蓝天下的护卫队是如何炼成的。 每次监测都是负重探险 上午11时,气温高达39℃,阳光正毒。“来,大家吃点藿香正气丸。”许燕冰说,等会上了监测台,温度更高,他们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必要的避暑措施不能少。 看着大家扛着设备艰难地上楼,我忍不住问:“监测需要这么多设备?”许燕冰神秘一笑回答说:“这次带的设备还算少呢!别看只是监测废气,里面的道道多着呢!气体里有没有臭味?挥发性有机物超不超标?氮氧化物含量多少?每一项都关乎蓝天的色泽和清新度,而答案都藏在这些设备里。” 来到四楼的房顶,一个20多米高的废气烟囱映入眼帘,这个烟囱里的废气,就是今天的监测对象。目测到达监测平台的路径,要先穿过纵横交错的管道,再爬两段垂直的简易直梯。我的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怎么上得去? 犹豫间,身手敏捷的许燕冰已经爬到了一个中转平台上,把绳子扔下来,再把设备一件件小心翼翼地吊上去。“杭州企业的烟囱,我基本都爬遍了。”许燕冰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在这个岗位,爬高低不同的烟囱、下深浅不一的河道是常态,每一次监测都可以说是一次探险。说着,他撸起袖子,黝黑的胳膊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疤痕,“烫伤的,刮伤的,勒伤的,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再加上五六十斤重的监测设备,说是负重探险也不为过。” 时值中午,户外气温急剧攀升,在太阳下暴晒的管道、扶手都热得摸不得。因为没注意脚下,我被管道绊了一下,脚踝处立马升腾起灼烧感。 看到我的窘迫,监测员颜工赶忙来提醒,这些监测平台往往是安全设施最弱的地方,摔伤是他们这一行最常见的工伤。他说他最惊险的一次是在一个锅炉厂,下楼梯时手扶的栏杆突然掉了下去,“我要是身子再往上靠一点,整个人就掉下去了!想起来就后怕。”也正因此,大家每次监测都跟探险似的,走一步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