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近年来,西湖区以双浦镇、三墩镇为重点,统筹“田水林路村”等全要素,开展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杭州主城区垦造水田零的突破,土地整治改革经验得到自然资源部的认可与推广,本月还入选了“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践行‘两山’理念典型案例”。 蓝天白云,500亩的碧绿水田上,一幅“鱼戏莲叶图”跃然大地。周武群喜滋滋地翻着微信朋友圈,这几天他种的3D彩稻田成了网红地,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和周边村民来打卡。 周武群是西湖区双浦镇板桥村人,养过虾塘,卖过热水器,2018年开始种植水稻,是双浦镇启动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后第一个种粮大户。 周武群是从2001年开始养虾的,一开始效益还不错,可是到了2005年当地甲鱼、沼虾等水产养殖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周武群不得不一边养沼虾,一边慢慢转行做热水器生意维持生计。“身边绝大多数养殖户没能转型,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周武群回忆说。 短短几年,双浦镇村头、田间、路边、山洼,角角落落因为私搭乱建,变得“脏乱差”;土地抛荒、违规用地、落后养殖等生产方式导致区域内堆场经济野蛮生长,水产养殖面源污染严重。 2016年底,双浦镇启动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喊响了“为双浦大地减负”的口号。西湖区和双浦镇组成的区镇村三级工作组600余人日夜攻坚在一线,彻底清理各类堆场391处,恢复违法用地3000余亩。2017年春节过后,双浦镇自西向东分期推进土地流转,至2018年底累计流转土地3.2万亩,完成土地清表复垦,累计拆除农用管理房1300余处15万平方米,清腾甲鱼塘、鱼塘1万余亩。为了彻底恢复土地的自然属性,双浦镇对流转区域分批次实施生态修复,开展原田化改造、零星耕地归整和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性建设,彻底淘汰了区域内甲鱼养殖、沼虾鱼塘等落后农业产业。 2018年3月12日,双浦大地掀起了阔别已久的春耕春播热潮。经过3年连续耕种,2020年双浦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000余亩,种粮大户增加到了5家,在农业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水稻品种种植比例越来越优化,农田管理、病虫害防治越来越科学,粮食生产连续3年实现增产增收。 周武群喜滋滋地说,现在种植“中超16号”品种,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超级水稻”,最高亩产可达1900斤,种植常规粳稻,亩产也可达到1400斤左右。除了恢复粮食生产,双浦镇同步引进了蓝城·双浦原乡、人文园林等大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加大果蔬、花卉、苗木种植。如今,从钱塘江岸至灵山脚下一望无垠的万亩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也在西湖区北面的三墩镇重塑。 三墩双桥区域杭长高速以北,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满眼碧绿的芳草树丛代替了遍地皆是的垃圾堆场,穿村而过的清澈溪流代替了臭气熏天的池塘沟渠,整齐划一的农居房代替了一片片违法建筑。 三墩双桥区域杭长高速以南,6个村社实施了整村搬迁,西湖大学、云谷小镇、紫金港科技城……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已落户双桥,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渐跟进,小镇未来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一边是“花在村庄中、村在花园里”的兰里景区,一边是“高大上”“高精尖”的产业平台……三墩镇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交相辉映,描绘美丽西湖最动人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