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剿灭劣Ⅴ类水体项目3000余个
为了能漂亮地打赢剿灭劣Ⅴ类水体这场攻坚仗,杭州将落实“九个一”举措,即:组织一轮摸底排查、梳理一份剿劣清单、制定一个行动方案、编制一套“一河一策”、签订一份责任书、上挂一张作战指挥图、建立一支技术专家队伍、配套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一个考核问责办法。
市县两级组织人员根据2016年的月度水质数据,对2016年全市1845条河道、已整治摘帽的277条黑臭河进行梳理,筛选出2016年曾出现过劣Ⅴ类水质的河道名单。
同时,组织有关部门通过现场检查、水质监测等方式,对辖区进行“地毯式”排查,覆盖劣Ⅴ类断面所在河流全流域,覆盖本地河道名录中的所有河道,覆盖小微水体,确保无盲区。目前,全市出动4.4万人员,对1.6万个水体进行排查,经过监测梳理,排查出劣Ⅴ类水体1256个。
市、区(县)两级还分别制定《劣Ⅴ类水剿灭行动实施方案》,所有已排查出来的劣Ⅴ类水体按“一河一策”逐条制定剿劣方案。
截至目前,杭州已经安排剿灭劣Ⅴ类水体项目8大类1399项3000余个,直接项目资金147.6亿元。这些项目重点突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及大市政配套等根本性措施。
今年起,杭州还安排149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村和17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各地重点治污剿劣项目均已制定出作战图,实行挂图上墙,销号作战。
此外,结合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活动,已将剿灭劣Ⅴ类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将组建环境专项督查组,在治污剿劣方面重点对各地劣Ⅴ类水体摸排、“一河一策”制订、重点工程推进情况等环节进行督查。
建德市全面打响小微水体整治“巷战”
绘制“一塘一策”“一渠一策”的“作战图”,标注沟渠、池塘的具体点位,确保排查无死角。建德市通过治水“巷战”,打通“毛细血管”,力争全流域水体的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打造践行“浙江剿劣样本”。
从2月7日开始,建德市全面启动拉网式排查行动,摸清家底,形成问题清单,列出整治计划,逐步解决、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共出动排查人员1570人次,排查出小沟小渠1857条1686公里、小池塘1720座。
有了这份详细的作战图,建德将如何打好这场战役呢?
建德市通过镇、村、组、农户四级网格联动管理,建立了“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的小微水体整治“一张网”,实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确保小微水体水质提升不反弹。
寿昌镇大塘边村作为小微水体整治试点村,率先推行筹工筹劳模式,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力量,倡议村民酬劳,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先行,党员、村民代表每人筹劳2日,普通群众每户筹劳1日。目前已有800多人次群众主动参与筹工。
而在洋溪街道,开展以“治水带头走,党员共行动”为主题的剿灭劣Ⅴ类水专项行动,确定每年2月15日为该街道的“治水护水日”。目前,该街道共有50余党员,认领40余条沟渠,26个池塘,实现沟渠(池塘)认领全覆盖。
余杭区要让每条河道都要有“身份证”
水乡余杭,美丽之洲。余杭境内共有河道983条,总长1765公里。但纵横交错的河道,复杂的水质也给余杭治水带来艰巨的任务。
为了确保到今年实现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的目标,余杭区建立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表”。其中,“一河一档”就是要每一条河都有“身份证”,里面详细每一条河道的位置、功能作用、水体容量、周边污染控制等情况,提出每条河道治理的标准和具体意见,并对对河道的基本概况、水质、排污口、水环境等建立档案。
“一河一策”就是各镇街、平台将根据前期调研和摸排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劣Ⅴ类河道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优先对重点河流、关键性河道进行治理,区级、镇街级、村(社区)级河道编制水环境治理方案,为了能扎扎实实取得成效,还编制了《余杭区河道水环境治理(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一河一表”就是对于已经明确的整治计划的,余杭区要求细化分解,具体到整治的数量,明确“一河一表”。比如,工业污染治理涉及工业排污口截污纳管多少个、破损网管维修多少米、截污纳管多少户都要明确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