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感叹:
“领垃圾袋的时候最积极”
分类垃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其实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心里也清楚。
“我们社区大概是四年前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在杭州也算是第一批小区了。”新工社区隶属的紫阳街道工作人员吴菲菲告诉记者。
今年32岁的她,接手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在一线工作的她,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吴菲菲承认,社区虽然在4年里想了不少法子推广垃圾分类,但并不是所有居民都愿意买账,不少大伯大妈们让他们尤其头疼:“一些三四十岁的上班族还比较好沟通,有些六七十岁的大伯大妈,倒不是说他们不愿意或是态度不好,只是几十年日子过下来,都没有垃圾分类这个概念,总想着垃圾么,丢到垃圾桶就好了,要让他们建立分类习惯,很困难。”
吴菲菲和她的同事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社区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垃圾袋、宣传垃圾分类。不过,大部分人家,口头上答应得很好,但一回头,就老方一贴,她也束手无策。
“有些人家,本来还会把厨余垃圾分开,分两个袋子出来丢,但是看到许多人都不分类垃圾,自己也就懒得这样做了。反正又没有硬性规定,更别说惩罚了,所以大家就都随便丢了。”吴菲菲说,没有技术条件,即使有谁不按规定分类垃圾,他们也无法追查到居民头上。即便当场发现居民乱丢垃圾,他们也没有相关规定支持,只能进行劝导。
“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场的劝导,都是很客气、很尊重居民的。我在家里是严格做好社区规定的垃圾分类的,我也知道这么做确实对大家都有好处,但要劝说每个居民都理解、都主动去这样做,还是很困难的。”吴菲菲无奈地说。
“我到底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困扰了吴菲菲很久。很多时候,她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
最让吴菲菲哭笑不得的是,每个月分发免费垃圾袋的时候,平时不注重垃圾分类的大伯大妈们,就仿佛变了一个人,积极性很高。
“我们不是每个月都上门派送和宣传的,一般都是月底在社区发放免费分类垃圾袋,一个人100个。结果,领垃圾袋的时候很积极,很多家里老公拿完了老婆还来拿,一个人拿还不够,说自己上个月没领,要多拿一些,哪个人如果没领到,还会去社区投诉。”
对于这样的现象,吴菲菲也苦笑不已,最后只能定下规矩,来领一次垃圾袋,就签一次名,不能重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