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胡太林家里泡的杨梅酒,左面和中间的是村里自产杨梅泡的,右面一瓶是野杨梅。杨梅酒背后是伢儿山,杨梅园就在山上。
昨天,西湖景区工作的朋友说,她前些日子吃了杨梅。个头小但味道好。重点是,那是杨梅岭上种出来的杨梅哦。
哇,杨梅岭上真的有杨梅了,那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杨梅岭”了啊!
记得2012年的5月份,有读者打来电话问:为什么叫“杨梅岭”,却没有一棵杨梅?我还特意去村里找了很多老人,后来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杨梅岭到底有没有杨梅》。
当时,村里人说,杨梅岭最早得名,是因为村里的“金婆杨梅”。《古迹事实》里说,“石坞内有一老妪姓金,其家杨梅甚胜,俗称杨梅坞,所谓金婆杨梅是也。”
这位金婆婆家的杨梅种得并不多,但味道特别好,人们口口相传,一下子就出了名,到杨梅岭吃杨梅的人越来越多,也让杨梅岭有了“春有龙井茶,夏有杨梅果,秋有桂花香,冬有雪景靓”的美名。
只可惜,小有名气的“金婆杨梅”,因为历史战乱、动乱,后来都被毁了。上世纪60年代时,杨梅岭村曾重新种过杨梅树,可惜也没有存活下来。
再后来,村里人也想恢复杨梅岭的杨梅。但2012年去采访时,杨梅树倒是不少,大概有1000多棵,可惜只长个子,却几乎不结果,只有偶尔几颗。所以每次有人问起来,村里人都不太好意思说。
那年采访时,我还在想,要是什么时候杨梅岭上又有了杨梅,而且和传说中的“金婆杨梅”一样好吃,那该多好。没想到两年以后,这个愿望成真了。
杨梅园今年“小丰收”
可惜我去晚了已经摘完了
昨天下午,从满觉陇一路走盘山路进了杨梅岭。
杨梅岭,在九溪十八涧北端的山谷中,四面环山,两侧青山苍翠欲滴,一路有小溪穿村而过,这里是九溪十八涧的发源地。
村里的房子依山而建,层叠错落。白墙黑瓦、小青瓦披檐、木石栏杆、花格窗,处处都是浓浓的江南味道。
在村里问了几户人家,好多人家的小院子里都种了杨梅,少的一两棵,多的三四棵。这些都是前几年村里发的树苗,想种的村民可以免费领。
不过这些都是散种,真的要是种得多而且集中的,那就是村里的杨梅园。
杨梅岭里有一条高低起伏的乾龙路,沿路一直往九溪方向走,路两边满满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树,走在树间,鲜少有阳光直射下来,透着凉爽。走了一段,村里人指路说,沿着游步道上“伢儿山”(村里人自己叫的山名),山头上就是杨梅园。
杨梅园里有700多棵杨梅树,每棵树上都挂着牌子,写着编号。可惜昨天我转了一圈,也没看到一颗杨梅。村里人听说我专门来看杨梅,直摇头,说我来晚了。今年确实结了不少杨梅,但早摘完了,村里人几乎都吃到了。
杨梅岭的杨梅泡成杨梅酒
老胡每天在自家小院里喝二两
从杨梅园下来,不死心地再在村里逛逛,碰到了61岁的胡太林。
“我家还有杨梅啊,我都泡酒了。”老胡一边说,一边从屋里拎出来三瓶杨梅酒。其中两瓶颜色红彤彤的,泡的是村里自产杨梅;还有一瓶杨梅酒微微泛白的,是老胡用自家茶田里摘来的野杨梅泡的。
老胡拿出一个小酒盅,倒出一杯村里自产杨梅泡的酒,要我尝尝。这瓶酒泡了大概有半个月,闻起来有淡淡的酒香,浓浓的杨梅香。抿一口,先是酒辣,紧接着就是杨梅的香甜。我以前自己泡过杨梅酒,但比起来,好像老胡的酒更鲜一点。老胡很自豪地比划着说:“我们村里的杨梅,个头比鹌鹑蛋还小,味道毛鲜毛鲜的嘞。”
老胡家的小庭院,正对绿葱葱的伢儿山。这些天,他每天搬把小椅子,对着山喝几盅,也不多,每天二两。
又问了几户人家,不少人家都泡了杨梅酒。村民应大姐还把杨梅酒放在自家农家乐里卖,“我一说是杨梅岭自己种的杨梅,不管爱不爱喝酒的,都要来一杯尝尝。”
今年四成杨梅树结果
过两年请大家来采摘
杨梅岭村委委员楼勇说,村里恢复杨梅园的想法,是2005年提出的。当时的想法是,既然叫“杨梅岭”,总该有杨梅,所以那次种杨梅还有个名字叫“名副其实”工程。
杨梅刚种下去几年,没有结果的迹象,后来,村民应远明承包了杨梅园。大概是前年开始,杨梅树上开始有一些零星的果子,去年开始能摘一批,今年就更多了,村里特地派人上山摘杨梅。捧到村里一路走一路分,一家两三斤,吃个高兴。
应远明这两年一直照料着杨梅园。现在园里的杨梅有三个品种:一是宁波余姚的炭梅,口感糯糯的,很甜;二是萧山的杜家杨梅,分早色、迟色两种,吃着酸酸甜甜的,鲜味最足;还有一批东魁杨梅,俗称“乒乓杨梅”,果子个头很大,颗粒感很明显,吃起来很甜。
今年村里的杨梅树大约有四成结了果,第一批成熟是6月15日。应远明说,按杨梅树的长势来看,以后杨梅会一年比一年多。
去年,杨梅岭花了20万,修好了杨梅园里的游步道,石板路直通杨梅树下。村里人说,等过两年杨梅长得更好,满树挂果的时候,一定邀请大家到村里摘杨梅、吃杨梅,别再说我们杨梅岭村没杨梅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