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往事》《钱塘山水》 2019年春节,钱塘泗乡(今杭州市西湖区上泗一带)民间悄然时兴起一种新年俗:亲友间拜年,除馈赠传统年礼外,往往还会同时奉上两部很厚很沉的书——《钱塘往事》《钱塘山水》。 《钱塘往事》《钱塘山水》是两部书写钱塘泗乡历史人文、山川风貌和风俗民情的散文集。作者袁长渭是土生土长的泗乡人,一直工作与生活在钱塘这块土地上,先是在中学做老师、当校长,接着从政,历任区教育局副局长、镇党工委书记和区发改局局长,退居二线后,任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兼区作协副主席。 大约是2016年冬,微信圈中忽然冒出一个署名“钱塘往事”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主人袁长渭,隔不了几天,便会推出一篇书写泗乡风土人情的长文。那爆料般的泗乡掌故,活色生香的泗乡往事,浓郁的乡土气息,炽热、深挚的恋乡情感,质朴、幽默的文风,自窄窄的手机屏幕上扑面而来,立刻引起世界各地泗乡人和微信圈好友的关注,没过多久,该号的订阅数就超过1万人,成为钱塘泗乡现象级年度文化事件。此时整个泗乡地区的民众如梦方醒:原来当年那个上课时一脸严肃的化学老师袁长渭,居然还是一个文章写得这么好的作家。“钱塘往事”微信公众号连珠炮般推出的长帖,也引起了本土媒体的关注,《杭州日报》“城纪”专版、《杭州》杂志、杭州网和《西湖报》编辑相继主动向袁长渭约稿,先后发表了他的数十篇文章。 2017年,收录25篇长文的《钱塘往事》,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收录51篇散文的《钱塘山水》,由杭州出版社出版。两部散文集篇幅皆逾25万字,并且都使用作者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配图,开本大气,图文并茂。据悉,作者本拟在2018年同时出版三部散文集,后来接受朋友们的建议,余下的文字,以后将按一年一部的节奏,陆续推出。
袁长渭的散文书写,不是一种纯正意义上的文学书写,而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志书写;他的散文,不是一种纯文学散文,而是一种以史料性见长的地方志散文,属于一种形式新颖、文笔活泼的地方志——尽管他的散文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自称“乡土史官”的袁长渭,出于对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生活于斯的故乡的赤诚之爱,和一种为故乡立传、为时代留照的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向故土致敬,潜心研究泗乡文化,挖掘和再现地方掌故、地方名胜和地方风习,向记忆探寻宝藏,览典籍爬梳史料,到实地田园考察,以他的散文,以及亲临现场拍下的海量珍贵照片,全面、系统地记录了钱塘泗乡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展示了一幅幅真切而生动的泗乡人文图卷,为故乡和时代的变迁,留存下一份份珍贵的实证。 泗乡赤子袁长渭,在短短两三年内,以井喷式的创作激情与创作才华,在微信上,敲出上百万泗乡地方志文字,在杭州,特别是在泗乡地区,吸引了上万名忠实的拥趸,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掀起了一股“袁长渭旋风”,他也迅即成为一名泗乡文化乡贤。袁长渭狂飙突进式的地方志散文写作,即令放置于全国地方志书写界,也是一种现象级事件。 袁长渭新著《钱塘山水》共分五辑:铜鉴湖畔、定山脚下、龙坞茶镇、家在袁浦、钱塘风景独好。几乎钱塘泗乡每一处山水、每一个掌故、每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都装在了他的脑海里,俨然一部钱塘泗乡的“活字典”和“活地图”。正如诗人李郁葱所说,“他把这山水装到了自己的身体里”。这位“钱塘往事的讲述者”(诗人孙昌建语),以一种“因饱含深情而厚重动人”的文字(作家陈博君语),挖掘和再现行走在消逝中的钱塘往事与风物,不仅刷新了故乡人民对他的认知,更让故乡人民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泗乡文化的悠久与渊深,从而大大增强了地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袁长渭的地方志散文,是一种带有鲜明个性烙印的散文,它既有别于纯正的文学散文,也与纯正的地方志不同。它是文学散文与地方志的融合,比纯正的文学散文更通俗,比纯正的地方志更活泼——我们也不妨称之为“袁式散文”。袁式散文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乡土气息馥郁,很接地气。它是真正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文章,“文字里的人间烟火,充满着俗世的快乐,这快乐和幸福是如此地让人踏实”(李郁葱语)。 二、细节详尽、鲜活,耐人寻味。作者记忆力惊人,他清晰地牢记着故乡过往的点点滴滴,把很多大家都已记忆模糊或熟视无睹的寻常小事,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三、有很多新发现。譬如书中写到作者考证出钱江潮观潮其实始于泗乡、盛于泗乡,最先的观潮地点也在泗乡,海宁观潮其实是很后来的事,就是作者通过对史籍进行考稽、甄别,并且实地考察后的独到发现。 四、文学性强。文字见本色、见情感、见情怀、见性情,文风细腻、质朴、幽默、生动,以感性见长,迥异于以理性见长的方志。 一草一木,牵动乡愁;一言一行,情系桑梓。执着、勤奋,作品喷薄而出、创作力旺盛的袁长渭,不仅在故乡的山水风景、乡风民俗、山野故事和生活往事中悠游,以炽热的故乡之恋和饱蘸情感的文字,呈现钱塘泗乡的人文地理、历史风情和社会变迁图景,为泗乡文化招魂,更见诸行动,为凝聚泗乡民心、恢复泗乡美景而奔走呼吁。譬如,为弄清20世纪中叶后泗乡人的外迁情况,他自掏腰包赴福建和江西两地,寻访飘零在外的泗乡人;再如在他的奔走努力下,日渐湮没的铜鉴湖再次挖掘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2018年5月9日,浙江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项目建议书,铜鉴湖恢复在望…… 地方志书写具有存史、资政与育人三大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建设手段。而地方志散文书写,由于其鲜活的文学性与亲切的地域认同感,借助于网络论坛、博客、QQ、微信等现代媒介,更易于在社会族群特别是在年青族群中传播,达成它的育人功能。地方志书写的“袁长渭现象”,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袁长渭的地方志散文,源于爱,源于乡愁。钱塘泗乡是他的故乡,是他丰饶的精神家园的泉源。正如杭州市作协副主席、西湖区作协主席陈博君在序言中所说,“长渭兄的系列钱塘散文,来自广袤的泗乡大地,来自火热的乡间生活,透过对泗乡钱塘的一次次描摹,绘成了一幅壮美的人文画卷,绘出了泗乡人民的精神内涵,成为了泗乡钱塘乃至美丽杭城的一枚独特的文化标签”。袁长渭在新时代的地方志散文书写,自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与教育意义。 ▼延伸阅读▼ 祭灶神,流传在杭州民间的清廉故事 富阳特产,东坞山豆腐皮其实姓“泗乡” 烽火泗乡,回忆抗战时期的钱塘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