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我今天特地穿了一条带着音符的裙子来,这叫董(谐音“懂”)音符嘛!”6月29日晚,著名主持人董卿现身浙江音乐学院,开启“尽善讲堂”第一课——从《朗读者》看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影响。演讲台上,她端庄得体,落落大方,眼角眉梢带着盈盈笑意,各种诗词雅句信手拈来。 以往董卿总以大型晚会主持、央视一姐担当的面貌示人,出现在全家欢热热闹闹的电视节目上。但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让众人看到了董卿不同维度的另一面——不显山露水的真学霸。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创新了一种新的文化类节目模式——“访谈+朗读+轻解析”模式,在第一季开播时创下超高收视率。第二季初心不改,制作升级。对于万千观众而言,《朗读者》读的是经典之书,看的是人间百态。 董卿说:“我以为《朗读者》会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没想到出生时满天星光。《朗读者》一直在矫情和感性之间把握一个度,目的不是让观众简单地屈服于流泪的意愿,而是能在流泪后产生思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法国一家电视公司将会把《朗读者》模式推广到海外——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向欧洲输出的原创电视节目模式。 《朗读者》为什么这么火?董卿在讲座中提到了节目最为关键的模式创新——结构的创新,像看一本书一样看电视,主题词是书名,札记是序言,朗读本身是书的精髓;朗读的创新,采用多人朗读、“跨时空”朗读、中英文朗读、方言朗读等多种方式;至于读本的创新,则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在《朗读者》节目中,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当被台下学生问及“从主持人到导演、制片,每一次跨界转型是否游刃有余”时,董卿坦言,“我有一个专门拔眉毛的小镊子,现在专门用来拔白头发了。我总结过,熬夜不超过凌晨2点不长白头发,超过3点就长。每次熬到凌晨四五点回去休息,我就会发现这么一寸白头发,倔强地竖在头顶。所以,大家看到的游刃有余,是把背后的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留给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