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又名传水,1955年生。现为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杭州市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沙孟海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书法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 习书路上,他曾聆听书坛泰斗沙孟海、大家郭仲选、商向前等前辈的教诲,使他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上,在做人做事上终身受益。而后,他将自己的艺术观念熔于帖学与碑派的熔炉里,企翼艺术个性化的涅槃与再生,毅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他突破区域性书法史研究的种种困难,专著了《杭州书法史》,获得书法界和文化界高度评价,而他却谦虚地表示,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书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当下书学理论和书法创作等方面做些借鉴,并能为杭州青少年书法教育提供部分乡土资料。 他就是著名书法家宋涛。 学书路勤奋进取 名家指点受益丰 宋涛少年时期喜爱书法,对书法创作一直热忱而勤奋。多年来,书田力耕,亦自得其乐。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对书法理论与创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梳理,既有心得也有理性升华。 宋涛书风远承“二王”、颜真卿、米芾,接近董其昌、王铎,亦涉猎秦汉碑碣。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发表于国家级报刊和专业书法报刊,镌刻于多地名胜景区,而参与赛事,也经常获奖。 雄健秀逸 自成一家普得同道名家赞许 宋涛书法以北魏方笔入行书,常常侧锋取势,迅速爽利,锋棱跃然,线条浑厚朴实,又极尽变化,有重拙不失妩媚,刚健尤见婀娜之美感。宋涛书法注重线条的锤炼,关注单字的“结体”和章法的“气势”,着力构建形体与章法,以气势为主,运力于重墨大笔,创造出了雄浑恣肆的艺术风格。四十多年来,他将自己的书法创作熔于帖学与碑学的熔炉里,企翼艺术个性化的涅槃与再生,毅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得到界内同道名家,诸如刘江、朱关田、蒋北耿、金鉴才、俞建华、骆恒光等撰文题跋赞许,社会影响也日臻扩大。 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王伯敏曾说:“苏东坡写字有三种境界,一种讲法度,讲入乎规矩又出乎规矩;一种讲超凡绝俗的品格;一种讲一瓣香,讲禅味。宋涛书法的境界,诚如东坡所言,在第一种与第二种之间。”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评价宋涛书法有“气象沉厚,筋骨相参”之感。
宋涛擅长书写大型作品和榜书。2011年,由他创作的200米长的书法鸿篇巨制——《运河魂·宋涛书历代名人咏京杭大运河诗词卷》,展示了其高超的书法技艺,又体现了他深厚的文人素养,社会评价甚高,堪称经典。著名书法家王冬龄赞叹之:“拜读宋涛所书的历代名人咏京杭大运河诗词两百米长卷,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真是洋洋洒洒,笔走龙蛇,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行草既具有碑学刚劲、厚重的根底和气势,又含帖学自然、灵动和婉转的韵味。所以欣赏宋涛的行草,自能感受到其书风变化时有节制,苍古中孕生机,深沉里出奇险,峻峭处见凝重,作品充满一种充沛的元气和生命活力,所追求的是一种刚柔相济的诗性抒发。这正是他数十年来孜孜以求、聪慧的悟性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对书法的理解、感悟和审美选择所引导的结果。清刘熙载《书概》谓:‘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诚哉斯言。” 2013年,宋涛为新落成的杭州火车东站大厅创作的一件30多平方米的行草大作——柳永词《望海潮》,皆刚柔相济、酣畅大气、气势逼人,更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 面对众多赞许,宋涛则自谦吟诗一首自励:“醉心铁画复银钩,点线求兼刚与柔。自愧临池功尚浅,还从读帖溯源头。” 专著《杭州书法史》 让更多人了解杭州书法历史 宋涛对书法的执着勤奋是出了名的,他工作繁忙,既要组织挖掘、整理、研究、出版杭州文史史料,又要策划组织实施杭州书法展事、培训及学术交流。尽管如此,他依然耗费两年多的业余时间,挑战区域性书法史研究的高难度,专著了《杭州书法史》。 从中国书法发展的史籍来看,有《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简史》、《中国书法图史》、《中华书法史》等等,基本上未看到一部较完整的区域性书法史。这是因为,在当下书法研究的领域中,区域书法史的研究往往是史料收集困难、学术梳理庞杂、整体性学术建构颇有难度。宋涛则做出了全新的尝试,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一方面,立足于地理学中的区域传统,另一方面,将杭州书法史置于杭州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视线背景之中,进行整体性的历史探讨。这样的行文安排恰到好处,不仅纵深宽广,而且脉络清晰,读之,杭州历史文化与书法艺术跃然脑海,了然于心。 问之尽心撰写意义,他说,杭州书法史丰富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从书法文化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杭州知名度,同时,作为中国书法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弥补综合性书法史微观不足的问题。再来可使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书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为“杭州书法名城”增砖添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