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浙江日报《一线调查》栏目对杭州西湖九溪景区旅游厕所存在“脏乱差”现象做了报道,景区随即开展厕所专项整治。次日本报对整改内容做了跟进报道。至此,一次正常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原本也就收官了。 但令人诧异的是,采写这次报道的本报记者近日却发现,自己竟在整改报道见报当日,就被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记者群的管理员移出了微信群,原来的媒体联系人也不再回复记者任何微信。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最美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本就是景区的“天职”,而建设性监督则是景区服务游客的“最佳拍档”。九溪景区厕所脏乱差,游客不满意,媒体建设性监督介入后,立即整改、举一反三,也就坏事变好事了嘛! 事后将记者“移出群”,究竟是内心不认同记者的客观报道,还是被公开点名后心里有气呢?面对正常的舆论监督,却持有这样一颗“玻璃心”,又该如何面对向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承诺呢? 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是媒体履行使命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现在看来,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论述,有的部门和同志还需要好好学习。多年前,西湖景区推倒围墙免费开放,国人无不感叹杭州之大气、西湖之雅量。对待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如此雅量和大气不也是一些部门和同志所需要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