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书籍的变迁》入选教材 改革开放时,我刚37岁,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开始科学研究,四处投稿,筹备建立了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参与组织了在杭州米市巷招待所举办的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掀起了全国一个理论研究的高潮。 1978年8月6日,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书籍的变迁》一文。 1979年,该文被北京教育学院选入《中学阅读课本》,同年选入《北京市师范学校试用课本》,随后,陆续被选入各种教材共计70余种,印数在上千万册。 因该文在1981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全国师范学校通用教材《文选与写作》,后来,我到全国任何一所师范学校去,他们都知道《书籍的变迁》,也都知道我的名字。 除了图书馆的文章外,我也写文艺性散文、科学小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数十篇。 我小时候曾幻想当作家,想不到图书馆圆了我的作家梦,上世纪80年代,我成为了杭州市作家协会的会员。 1998年 浙图新馆一年接待100余万读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旧的浙江图书馆馆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省政府投巨资在杭州曙光路为浙江图书馆建设的新馆,在1998年12月26日试开放。 新馆舍不仅比原馆舍大了好几倍,而且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我负责上门接收了几位知名作家捐赠的手稿。 浙江图书馆历史悠久,解放前收藏有鲁迅、茅盾、郁达夫、丰子恺等人的手稿,但解放后这项工作因种种原因没能继续。 1998年,王旭烽成为了解放后第一个向浙江图书馆捐赠手稿的作家。 我当时骑自行车去她家,她将44万字的《南方有嘉木》手稿,用布包好交到我手上,她看上去非常激动。 这些书稿就放在我的自行车车兜里,运回浙江图书馆,被永久地收藏起来。 1999年,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弟弟陈杰向浙江图书馆捐赠三毛两本书的手稿,以及三毛亲绘的两幅国画,手书的一幅书法以及《三毛家谱》等珍贵资料。 2000年,著名作家叶文玲又向浙江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全部手稿,也是我去她家中接收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年底至2000年年初,浙江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00余万人次,接待了世界26个国家及地区、全国22个省市图书馆同行3000余人次的参观访问。 到了2000年,我们浙图的工作人员达到220多人,藏书400多万册。 2001年 一辈子跟古今中外哲人智者打交道,值了 2001年6月29日我办了退休手续,但7月2日就被省经贸委《经贸实践》杂志聘为编辑记者,专门采写浙江的特产和企业。 这本杂志是全国发行的,目的就是要把浙江的企业和特产推荐到全国各地去。 我就这样又发挥了几年余热,也通过采访深深地感受到了浙江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至2014年彻底退休。 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图书馆学这个专业,虽然在图书馆工作,物质上是清贫的,但是精神确实极为富有,我拥有的是古今中外哲人智者的思想宝库,我这辈子值了。
|